以美学为笔、工艺为墨,如何在传承基础上更好地创新丨清华教授对话泉州陶瓷大师

-
小陶陶
2021-08-06 泉州晚报作者:王宇静 文/图1506
8900
日前,清华美院的三名教授来到德化,与当地的陶瓷工艺大师及设计界爱好者,共同就“创新与美学的关系”主题展开讨论。共话以美学为笔,工艺为墨,如何更好地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发挥,让美学渗透到陶瓷这一材质上面,从而更好地为美好生活增添新的内容。•记者 王宇静 文/图
沙龙活动现场
思想碰撞 催生更多创新力
为了更好地提升泉州陶瓷产业的设计水平,德化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经常举行各类主题沙龙,此次将清华美院的李天元、封帆、魏二强三名教授请到德化,让他们深入产业中心,了解陶瓷的语言,与业界人士进行思想碰撞,催生更多的产业创新力。
李天元教授称,人们容易忽略身边的美,比如每个人的眼睛形状,不同的瞳孔和眼白。“任何形态下都有美,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他说,面对陶瓷及其他材质时,人们要善于去感知自然界无限多样的形状和韵律,正是这些形状和韵律,为工艺造型发现和表现各种审美体验时,提供了用来创作借鉴的契机。
“善于发现,勤于实践,就能创作出更多形态各异的作品,创造与众不同的美”。封帆教授认为,要将陶瓷创作融入世界潮流,不要为创新而创新,要把它作为创作当中的一种附加思考,而不是当成一种目的。“目的性太强反而欲速则不达。价值是人们在对待满足他们需求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种关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界物对人们需求的满足,二是人们对满足他们需求的外界物的评价。对于艺术创作来说,这不仅是事业,也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陶瓷创新的价值在于怎么样将创作融入陶瓷中去更好地适应世界潮流的变化,将对于环境和生态的理解,融入创作当中,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寻求创新而创新。
魏二强教授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时提及,要平衡写实与浪漫主义两者的关系。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在艺术创作中,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从具象到抽象,从写实主义到浪漫主义。不墨守成规,不拘一格,以天马行空的方式去创作,随心所欲地去创造。
发展传统 需要不断创新
亮出主题观点之后,清华美院的教授们就“工艺美学和瓷艺创新”主题与德化颜松柳、郑建冰、黄明玉、周金田、郑振雷、黄永星、王代丁等陶瓷工艺大师展开深入交流。
面对德化陶瓷产业,与会人士认为,传统也需要不断发展,传统与创新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传统是由被接纳的各种创新汇集而成。如果传统一成不变,没有创新的延长和弥补,传统就会中止;而创新离开了传统,也会迷惑。只有学会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在提到艺术和市场的关系时,黄永星等人认为,在创作的时候,其实要有所思考,可以有纯粹的艺术,但是需要一定的基础支撑走艺术的道路。纯艺术的道路,在这个时代可以多元化、多方位、多种选择,可以选择市场容易接受的艺术题材,也可以创作一些纯粹的自我艺术作品,两者并不冲突。市场开拓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坚持和努力。
黄明玉等工艺美术大师们称,随着思想的解放与发展,女性艺术家们的创作主题正在日渐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女性艺术家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她们的作品渐渐显示其价值,也渐渐成为新的关注点。女性艺术家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她说。
沙龙活动为清华美院的教授和德化陶瓷大师,提供一个面对面深入交流的平台,将文学、美学与现代陶瓷工艺搬上舞台。“此次沙龙活动,解答了大师们在陶瓷创新发展上的一些困惑,也为教授们提供了工艺美学的新思路。彼此互助互进,促进德化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与会的泉州市工业设计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陈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