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爱结缘的钧瓷艺术之旅--李胜强

小陶陶 2019-07-30   2207
1055
0

李胜强,1974年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因爱结缘的钧瓷艺术之旅--李胜强

李胜强最初结缘钧瓷与她的妻子杨晓平有关。当年,李胜强本已到了禹州,有了一个较为体面和稳定的职业,因与钧瓷大师杨志的女儿杨晓平相识相恋,开始识钧瓷、逐渐爱上了钧瓷。于是,风华正茂的李胜强毅然放弃原有的工作,于1994年进入杨志钧瓷艺术创作室,拜杨志为师,学习传统钧瓷制作技艺。与大师之女的邂逅,成就了一段钧艺佳话。

在杨志大师的指导下,李胜强从基础知识学起,重视传统技艺实践,勤学苦练拉坯技艺,认真钻研生产的每个技术环节和细节。他苦练传统手拉坯技艺,潜心研究新釉种,特别注重探索浸釉、喷釉、抹釉和醮釉等施釉过程中的规律,并在传承传统技艺中大胆创新。2001年,年轻的李胜强开始崭露头角,作品《出戟尊》、《斗笠碗》、《玄纹瓶》、《荷口玉壶春》同获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珍品奖。随后,相继创作的《莲座瓶》、《步步高升》、《琴瓶》等得意之作,又摘大奖。

西域佛音 | 李胜强作品

此时,李胜强开始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2007年,李胜强和妻子杨晓平创建了李胜强钧瓷艺术工作室,正式开始了因爱结缘的钧瓷艺术之旅。杨晓平从小跟随父亲,受到父亲和钧瓷大师刘富安言传身教,具有较为扎实的创作功底,获得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她的作品,新颖别致、简洁大气,富有钧瓷女艺人独特的艺术语言。夫妇俩的一个共同的想法是,要站在父辈的肩膀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钧瓷之路。

怀虔敬心求创新

与老一代的钧瓷艺人相比,李胜强不仅重视实践,还十分重视向书本学习。在他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上百本专业书籍。其中,《青铜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鉴赏》、《景德镇瓷板画精品鉴识》、《中国工艺美术馆雕刻艺术珍品集》等是他经常翻看的书,书中留下了许多旁批的痕迹。在跟随杨志大师学艺和实践的过程中,李胜强对钧瓷有了独到的感悟。他认为,任何时期,任何瓷种的进步,离不开对历史的传承,更离不开对文化的汲取,只有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和新鲜题材,才能集聚足够的动能进行创新。“现代钧瓷艺人应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审美观和更加严谨的现代实验,寻求创新与突破。”

灯语 | 李胜强作品

“大漠波涛热浪涌,楼兰文明没其中。钧窑炉火千年红,吾求技艺添春风。”李胜强在一个笔记本中,工整地用一首首小诗记录下他的创作灵感,抒发着自己对钧艺孜孜追求的情怀。多年来,李胜强夫妇怀着对钧瓷艺术的虔诚与敬畏,依托传统钧瓷釉种,通过反复试验,相继研发出了“羽毛釉”、“龟背釉”、“翡翠红釉”、“雪舞银龙釉”等釉色。

李胜强还有《日月同辉》、《攀登》、《水中花》、《玉暖冰河》等代表作。他多次参加国内外陶瓷艺术大展,荣获国家级大奖20余项、省级大奖30余项,作品深得钧瓷爱好者与收藏界人士的高度好评。

放眼李胜强的作品,从器型设计到釉色搭配,都富有独特的型釉艺术语言,作品从生活中的点滴体悟发源,为人们铺开经过精心构思的精美立体画卷,讲述切中心弦的传说、故事和心语。

站在成就的路口回看过去,李胜强仿佛觉得自己经历了一场始于爱情邂逅的宿命之旅,所有的偶遇都是必然。那些美丽的钧釉、隽永的器型,似乎从来就存在于钧艺长河之中,只待有缘人发掘。

“钧瓷艺术美的核心是窑变,是釉色在火中的幻化。正是有了这种万彩变化,钧瓷才有了生命力。”李胜强说。


版权所有:名窑钧瓷网

责任编辑:苏晓薇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