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相卿:不断革新的钧瓷之路

小陶陶 2019-05-31   1571
1079
0

它曾经在宋代位列五大名瓷之首,备受文人雅士的追捧和喜爱。它就是我们许昌人引以为傲的钧瓷

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钧瓷《太平有象》-孔家钧窑出品

近年来,钧瓷荣登国礼,走进博鳌,走进联合国,被世界上多个国家领导和艺术机构收藏,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喜庆迹象传递给世界各地。老一辈的钧瓷手艺人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想变穷,那就来烧钧瓷”,因为当时钧瓷烧制往往是“十窑九不成”。

孔相卿在指导徒弟修坯

自古以来,钧瓷的美在于它的自然窑变,在于它的“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可在孔相卿看来,这份神秘也是可以破解的。孔相卿说:“其实窑变是一种高温化学反应的结果,过去窑炉落后的时候,我们无法证明它为什么变,是什么东西参与了变,它变的时候需要什么环境,通过窑炉的改革之后,我们又弄明白了,有些颜色、纹路并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有些它是生产工艺产生的物理现象,你抓住一个点验证之后,我们可以把后面几个点都证明了。”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孔相卿成功复制出了历史上多种名贵的釉色,以及窑变纹路,他还将现代人审美理念融入钧瓷创作,成功创作出一大批成功的作品,并连续十一年主持创作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在他的带领下,孔家钧窑在钧瓷窑炉、釉色、造型、工艺上的大胆创新,也对推动当代钧瓷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相卿:不断革新的钧瓷之路

孔相卿,河南禹州神垕镇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认为,出现这种缘故的原因主要在于烧制技艺,于是,1994年,他大胆地将钧瓷烧成方式由传统的煤烧变为气烧。

也正是有了这一改进,神垕钧瓷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4平方公里的古镇上,分布着大大小小千余家窑口,好的钧瓷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2016年的春天,工匠精神第一次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在孔相卿看来,社会需要工匠,更需要工匠的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创新不止,这也是我们当代所需要的一个工匠精神。


欢迎来到名窑钧瓷网

责任编辑:苏晓薇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