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白匠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李锦峰:兼工带写演绎百态仕女,难舍情缘传承经典佛造像

小陶陶 2019-09-06   2133
1135
0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阴》,如今穿越时空,在德化摸泥世家艺术展厅里以瓷雕的方式,为我们立体地呈现了在重阳佳节,独坐东篱下的李清照,一边饮着小酒,一边赏着菊花,眉宇之间说不清的孤单离愁,无法道与人说的词中景画面。而这件瓷雕作品的创作者便是摸泥世家陶瓷研究所的负责人、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李锦峰。

兼工带写演绎百态仕女

李锦峰告诉记者,这件作品名为《颜如玉——暗香盈袖》,巧妙的卷轴设计寓意作品自书中而来,虚实搭配的造型构思,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多样化的工艺技法结合,让作品更富艺术价值。

颜如玉——暗香盈袖

仕女瓷雕作品可以说是李锦峰的代表性名片,从2012年来德创业成立摸泥世家陶瓷研究所时,李锦峰就已开始专研仕女题材作品的创作。如温婉动人、婀娜多姿的《梅兰竹菊》,睡卧于书中的翩翩仙子《颜如玉》等,一尊尊曼妙多姿的仕女作品,无不赏心悦目,令人流连忘返。

牡丹亭

与传统仕女瓷雕作品不同的是,李锦峰的仕女题材作品善用柔美的曲线来塑造人物形象,创作手法兼具传统工艺技法与学院派风格。如作品《牡丹亭》,概括化的身材曲线设计,与精细的头部发饰雕刻,疏密对比有序,不仅展现了杜丽娘温婉动人的形象,也彰显了李锦峰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

难舍情缘传承经典佛造像

此外,在摸泥世家的艺术展厅里,记者发现李锦峰也创作传统佛教造像的瓷雕作品,如观音、弥勒等。“传统佛教造像艺术品是德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现代瓷雕艺品的基石,值得传承与发展,而且追溯起本人与德化瓷雕的渊源,也是从传统佛教造像开始。”李锦峰介绍道。

其实,早在就读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跟随当代著名雕塑家、何朝宗瓷雕艺术卓有成效的研究者与传承人王则坚学习雕塑技艺时,李锦峰就曾多次见过王则坚老师创作传统人物瓷雕作品,也萌发起了创作热情。1999年毕业之后,李锦峰又被推荐到德化技术学校(现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任教,先后结识了德化知名瓷雕艺术家陈德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并跟随其学习传统宗教雕塑技艺。因而,在李锦峰内心深处,德化佛教造像艺术不仅是传承德化文化,也是难以割舍的最初情缘。

皆大欢喜

然而,李锦峰的佛教造像作品并不拘泥于传统造型设计,他喜欢融入新时代的创作技法,让作品极富自身艺术语言。如作品《皆大欢喜》,大意简约的衣纹设计与传统衣纹构思设计形象鲜明对比,富有自身神韵的面部表情设计,与常规的弥勒面部表情颇有不同,让人一眼便能认出创作者的身份。

谈及多年的作品创作心得,李锦峰一本正经地说道:“创作一件瓷雕艺品,正如拍一部成功的电影,你需要兼备导演素养与主演素养。一方面瓷雕作品虽是某个瞬间的动态定格,但它也需要赋予作品完整性,正如导演拍摄一部故事性完整的电影作品一样。另一方面对瓷雕作品人物的面部神韵与肢体语言的把控,还需要创作者认真专研人物内心世界,再加以融入自身的见解,从而才能更好的诠释人物形象,就像电影主演揣摩人物角色一般。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品才能更有观赏性与价值性。”

人物名片

李锦峰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先后师从当代著名雕塑家王则坚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现为全国技术能手、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摸泥世家陶瓷艺术研究所艺术总监。从事雕塑二十余载,一直致力于传统陶瓷雕塑的当代传承与艺术创新。多件陶瓷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2018年央视《中华揭秘》之德化白瓷传奇人物专访。

代表作品

《颜如玉》在2013年荣获省第四届陶瓷艺术创新赛银奖

《梅兰竹菊》在2013年荣获省第四届陶瓷艺术创新赛 金奖

《观自在》在2014年荣获百花奖银奖

《中国梦》在2015年荣获首届‘古窑杯’全国陶瓷成型大赛总决赛第一名

《地藏》在2016年荣获中国国际(北京)陶瓷艺术名家精品展金奖

《水月观音》在2016年荣获第二届泉州市工艺美术创新设计一等奖

《颜如玉——暗香盈袖》在2017年荣获中国设计原创奖“陶·品”陶瓷设计大赛金奖

玉环羞花

忆江南

琵琶语

美人宫棋

观自在

浩然正气

责任编辑:黄敬伟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