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创新是对“中国白”最好的传承

-
小陶陶
2019-07-29 泉州晚报1481
9520
白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美术馆执行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近期来泉州参加活动。
陶瓷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古老到与人类文明的起源靠得很近。世人毫不怀疑陶瓷对中华文明的意义,以至于西方用它给这个国家命名。陶瓷是艺术中的“百科全书”,因为陶瓷是实用艺术、设计艺术、装饰艺术,又是绘画艺术、塑造艺术,更属于生活中的艺术。
“”从历史长河中走来,在明代走向它的高峰,里面有许多数不清的陶瓷故事。但是时代走到今天,不仅是我们在重新审视“”,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家也在注视着我们,想看看今天的“”有哪些新的变化。从第一届“”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开始,我们就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参与评审,希望通过他们的眼光选出今天大家所理解的“”的一种样式,希望西方人拿着固化的“”时,能看到一个既古老又青春、了不起的文明传承下的伟大新面孔。
在最近举办的第二届“”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中,大赛组委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陶瓷艺术家们的700多件丰富多彩的作品。来自世界40个国家的艺术家们展现了他们从技术到艺术,从束缚到自由,从追随到创造,从过去到现在,从物质的感知到精神的提升所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伟大的热爱。
这些作品从各个方面展现创作者的创意想法,不仅融入科技元素,还烙下时代发展的印记。这些作品包含现代艺术流派的每一个风格,更呈现了我们没有关注到的新工艺、新观念的表达。我们惊喜地发现,一个单纯、感人的如玉一般的白色黏土,曾经给世界带来如此美妙的属于中国神秘概念的“”,在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白色呈现给大众,也不再是单纯让大众只是欣赏到技能或只是看到过去的影子,而是让人们产生新奇的联想。
这次,我很荣幸能来到“”的故乡德化,与这里的人们分享作为评委的一些感受,以及对“”意义的重新理解。我参观了这里的博物馆,虽然过程走马观花,但我仍深有感触。越是面对“”传统且辉煌的过去,我越能深刻理解“”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活动举办的真正意义,以及它面对未来的任重道远。
艺术是在求异中获得生机的。今天科技的发展已经能让模仿做到极致,当人们看到这样的仿制品时也会觉得神奇。但,越是当高科技进入陶瓷作品中时,我们作为艺术家个体对作品的感知、自身的表达以及对精品的追求也将更显珍贵。
如果我们只是单一把作品做得像何朝宗或者像某个大师,以此来彰显对传统的依赖、追随,那就陷入传统带给我们的虚荣中。何朝宗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恰恰是因为他之前的德化没有出现他那样的大师。他是明代德化白瓷创作上的集大成者,本身是一种创新。所以对待传统,应该回到传统发生的时间和出发点,那就是创新。
我们今天所有的困境、希望、机会、转折,都是由于我们过去的辉煌、强大的审美以及了不起的师承关系。所有的创造,都不应以替代已有和别的审美方式为目的。在艺术表现的路上,世界各国艺术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与作品相向而行。
我希望,今天越是处于传统文化中的年轻人,越应该透过传统的表象,了解我们五千年文明不断流的最核心的价值,那就是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的,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越过前人给他们的束缚,向着更新的未来,贡献自己才智的传统。
责任编辑:黄敬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