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瓷塑经典(1949-1978)》“瓷塑绽荣光 逐梦新时代”主题展览开展

小陶陶 2019-09-30   新福建2538
1413
0


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9月30日至10月30日,德化县陶瓷博物馆将举办一场特殊的陶瓷盛宴——《德化窑瓷塑经典(1949-1978)》部分作品“瓷塑绽荣光 逐梦新时代”主题展览,荟萃了德化各大瓷厂及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创作于五六七十年代的艺术精品,再现了瓷都德化的无限荣光。

 

1949年11月24日,德化县城迎来了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德化陶瓷业在秉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创新,使传统技艺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陶瓷雕塑这一传统工艺得到了抢救与弘扬,瓷塑艺术大放异彩,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


 

德化瓷雕历来以塑造人物著称,人物形象传神,衣纹简练、线条流畅,高超的雕塑技艺、独特的纯净瓷质和典雅可爱的形体,在我国瓷雕艺苑中独树一帜。1953年4月,德化瓷厂计划恢复瓷雕生产,招聘了苏勤明等身怀绝技的瓷工艺人,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瓷雕技艺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尝试和研究,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瓷雕艺术作品,这些形神兼备的人物瓷雕相继得到开发,并投入了生产,成为德化瓷厂最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1月,德化瓷厂创作的《青春》、《和平万岁》、《丰收》3件瓷塑,成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礼品瓷。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德化各大瓷厂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既主动继承,又大胆创新,不仅吸收了西方雕刻雕塑的造型处理方法,同时也融入了当代陶艺的手工技艺,它讲究整体,构图新颖,线条简练,作品面部等刻画准确,细致入微,整体气势舒展。如“建白瓷”成功恢复后,德化雕塑大师和艺人们更是围绕着体现独特的材质感而采用各种创作手法,注重人物整体造型,强调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赋予作品很强的魅力,达到静中有动、形神兼备的效果。尤其是当代人物雕塑,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领袖人物《毛主席去安源》、《北戴河》等等,同一题材,不同造型,维妙维肖又各具特色。又如反映民兵活动的《前沿哨兵》、《海螺号》、《巡哨》等等,表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青春》、《田头会计》等;民族风情的《摩雅泰》、《渔女》、《惠安女》等等;更有反映现代生活的《和平万岁》、《瓷城风光》、《丰收》、《母爱》、《赤脚医生》等等。更有反映天真活泼及其幸福生活的儿童作品,如《爱学习》、《爱劳动》、《爱和平》、《跳绳》、《我要干》等等,充满了童真童趣,洋溢着勃勃朝气,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在艺术创作中,德化还不断探索雕塑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甚至在白瓷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彩绘装饰,融质地美、造型美和装饰美为一体,达到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如王则坚的作品《渔女》、《新疆舞》、《蔡文姬》,陈其泰的《李白回番书》、《钟馗吓鬼》,还有陈德卿的《摩雅泰》(又称《傣族医生》)等等,都是造诣很高的艺术精品。

 

此次专题展览共展出160多件1949-1978年德化各大瓷厂生产创作的瓷塑艺术精品,包括苏勤明、许文安、陈其泰、许兴泰、苏清河、王则坚、陈德卿等著名的艺人、大师的作品,是一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瓷塑作品专题展览。这些艺术精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无不彰显着大师们孜孜不倦的匠心精神,正是他们的坚持与坚守,正是他们的创作与探索,正是他们的传承与弘扬,德化瓷塑艺术得以不断的发扬光大。这些艺术精品,是五六七十年代瓷都德化辉煌的历史印记,是瓷都德化的根,是瓷都德化的魂,在新时代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弘扬与传承。


责任编辑:黄敬伟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