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另寻不一样的途径 陶瓷做出不一样的效果

小陶陶 2019-08-25   2011
956
0

另辟蹊径 陶瓷做出“年轻味”

立体3D塑形,让仿古佛像更逼真;创新引入台湾釉水技术;扩展年轻化题材;柴烧瓷一反粗犷感,体现清新与灵动

核心提示

越来越多的年轻陶瓷艺术家,以自己对瓷文化的独特体悟,赋予陶瓷更为多姿多彩的韵味。他们有的将木雕技法引入陶瓷烧制,让陶瓷更具形象;有的全方位参考古代立体佛像,通过3D塑形,让仿古佛像更逼真;有的则着力扩展年轻化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浮雕生动的陶瓷瓶

浮雕生动的陶瓷瓶


在瓷坯上手刻浮雕

常见的瓷器产品或是通身纯白晶莹剔透,或是手绘点缀情趣盎然,有浮雕效果的却非常少见。青年陶瓷艺术家洪健鹏将木雕技法融于陶瓷的烧制技艺上,让具有浮雕特色的瓷器产品成为现实。

在工作室,洪健鹏的妻子谢雯毓正拿着生坯器具进行雕刻。据她介绍,要想制作出一件浮雕瓷器,首先要在生坯上用铅笔画出线稿,再用特制刻刀进行雕刻,生坯泥质松脆,易崩边,容易刻穿,要做到线条流畅,是一个艰难的考验。每一刀都必须干脆利落、胸有成竹,刻错就无法修改。“没有老师教,只能自己琢磨自己练。”谢雯毓表示,雕刻一件瓷器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比如一个表现山水画的壶,雕刻需要将近半个月。

洪健鹏说,在克服了玉白瓷成型、可塑性差等诸多困难后,他将木雕技法与陶瓷的烧制技艺结合起来,制作的瓷器产品不但具有浮雕效果,还体现德化白的莹润质感。“现在能在瓷器上雕刻的题材很多,人物、山水都可以”,洪健鹏雕刻的瓷器以白瓷为主,但也有对小部分产品进行上色,陶瓷多了色彩的点缀,于视觉,于情感,更显鲜活浓烈。

陶瓷盆栽

陶瓷盆栽


以实体佛像作参考3D塑形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仿制古佛像制作的新品,外观、神态总是大同小异,尽管工艺差别不大,然而有些看起来灵动非凡,有些则暗淡无神。原因何在?庄晓阳的说法或许能给人启发。“很多创作者都是参考古时佛像的平面图制作的。无法窥探古佛像的全貌和精髓,也就不能制作出更符合实像、更有立体感的作品。”庄晓阳力图在此方面进行突破。

庄晓阳自幼便被陶瓷文化熏染,看似玩世不恭的他对制瓷却有着精益求精的追求。为了制作出更有质感的佛像,庄晓阳从各处收集购买明清时期的佛像,以实物的佛像作为作品的模板。经验丰富的师傅仔细观摩佛像的全貌后,利用3D技术先打型,再进行形态确定与细节修改,360度的角度,前后左右的方向,每一处都力求制作准确与完美,最终才确定模具,投入到制作环节。这样制作出的佛像,无论是形象、仪态、立体感还是质感,都远比用平面图翻模制作的更有创意与活力。别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想到没做到的你做到了,别人没做好的你做到了极致,或许这就是让一尊佛像富有生命力的原因吧。

引入并改进台湾釉水技术制成的瓷具

引入并改进台湾釉水技术制成的瓷具

创新台湾陶瓷釉水研发新品

在大元陶瓷的瓷器展厅内,一套釉面由黛绿、湖蓝与淡紫三色组成的茶具,令人眼前一亮。杯体之上,仿若画卷:云天清湛,悠悠远山;萦然紫气,点点花瓣。蓝、绿、紫三色,由上而下,层叠铺染。杯中天地,皆显朴拙质感,壶里乾坤,回归万物自然。

这是张氏跳刀第36代传人张金溪的杰作——“紫晶瓷恋”,是张金溪创新运用台湾陶瓷釉水研发的陶瓷新品。茶具虽美,制作不易。据张金溪介绍,作品的灵感源自蓝天下薰衣草田盛放的意境,以蓝、绿、紫勾勒茶盏的自然意趣,则需要三种颜色的釉水依次铺盖在坯体上,经过高温烧制产生三色的渐变效果。由于施釉的厚度、烧制温度、坯体摆放位置等因素都会影响烧制效果,固能烧制出三色渐变、层次分明的瓷具十分不易。以独特精妙的技术演绎瓷器的渐变优雅,创意无穷,情意无穷。

清新温润的柴烧茶具

清新温润的柴烧茶具














责任编辑:苏晓薇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