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声贵——用生命去爱陶瓷的大师

小陶陶 2019-08-16   1887
1465
0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熊窑创办人

出生地:湖南醴陵

龄:74岁

格:其作品“白、透、润、纯”,或写实,或写意,都具有一种不粘不滞的美感。堪称现代中国陶瓷时代精神和美学之典范。

誉:1974年设计制作毛主席用瓷、1986年设计制作1.2米《牡丹玉兰瓶》,《幽然瓶》等多件作品获国家级金奖、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文化艺术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4年应邀参加中日韩陶艺研讨会、1999年作品《葡萄秋色》被首都博物馆收藏、2013年举办个人釉下五彩陶瓷展。

“鱼虾自舞。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

站在熊声贵的《群虾》面前,柴望这首词的意境跃然眼前,手轻轻触上去竟能摸到虾壳的纹路,仿佛还有水的清凉。

6月15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声贵携子熊晖在长沙美庐美术馆举办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艺术精品联展,人们在近100件作品前流连,惊叹。《鱼瓶》,独特的三方造型把人们带入到一个奇妙的异想世界;《鹌鹑芦苇》,鹌鹑每一片羽毛都清晰可见;《葡萄秋色》,一颗颗绿紫葡萄娇嫩欲滴……

“植根于传统而不拘泥于古人,真正的大家风范”。在展览开幕式后的研讨会上,专家们由衷赞叹。

坐在轮椅上的熊声贵微笑着,他终于给半个世纪的陶艺生涯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瓷工之子 从著名学府起步的陶瓷调色师

熊声贵出生在醴陵瓷业的云集之地——姜湾。在别的孩子只会拿瓷器当玩具的时候,瓷工之子熊声贵就已经对瓷器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有机会便拾起笔在破坯上描绘。

1956年,通往陶瓷艺术殿堂的橄榄枝伸向17岁的熊声贵,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青花班。在陶瓷学院的3年中,在那片板栗树下,他不仅获得了系统的美术训练,还吸收了大量的民间陶瓷传统技法。

1959年,熊声贵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陶瓷研究所。作为新中国著名陶瓷学府的早期毕业生,熊声贵意识到现代陶瓷要具备时代性,就必须在颜料的创新上下工夫。

这功夫一下就是数十年。记录颜料配方的小册子和色块标本都用了厚厚几大本。

通过反复调配,他成功研究出红色、紫色、茶色、黄色、绿色、蓝色等复合色系,还攻克了釉下纯黑这个难题。连专家都称赞,“熊声贵真正懂得用黑色!”

其实,熊声贵最为偏爱的还是青花,他喜欢按照各个历史时期的青花色调配制颜料,光是青花的配方就十余种,因此常有人称其为调色师。除此之外,他将釉下五彩中别具一格的墨彩、温润和谐的蓝彩、艳而不俗的红彩、各种颜色的复合色系艺术融入到作品中。釉里红岩画水罐是熊声贵最满意的作品,它借鉴远古岩画图案,用釉里红表现出古拙自然的意境。

墨斗池人 从猪圈旁开始永无止境的创新

技艺的娴熟离不开苦心钻研创新。哪怕是文革期间那段被迫看守猪圈的艰难岁月,他依然一门心思扑在陶瓷上,每天晚上在猪圈里挑灯夜习,整理写生稿件,画了数百张花卉白描稿。至今,这段佳话仍然在醴陵陶瓷业内流传。

现在在湖南省陶瓷研究所陈列的毛主席瓷板画像就是熊声贵在文革期间完成的代表性作品。几十年的瓷板画经历让他掌握了扎实的画像技术和对颜料特性的熟悉。这让他后来的写意画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情趣,毫无矫揉造作。

叩开陶瓷艺术大门的熊声贵,一路高歌。他巧妙地运用高温色釉、釉下五彩、堆雕等装饰手段,创造出至今无人超越的堆白工艺。获得首届中国工艺品精品大赛金奖的《幽然瓶》就是用难度极高的堆白工艺,使白鹭的羽毛层次分明,打造出茶红色釉交融的复古美感。他甚至还把西汉漆画和一些汉代美学元素运用到陶瓷装饰中,创作了《凤纹西子坛》、《牡丹缠枝纹瓶》等古典韵味的作品。

“我们醴陵釉下五彩瓷很美,可惜的是已有的分水技法太少。”对于痴爱釉下五彩的熊声贵来说,几十年来,他从未间断地填补这一遗憾。不但创造了双钩分水重彩法、点皴法等技法,还在传统基础上采用了罩染法等独特的分水技法,让颜料层层叠加,大大丰富了醴陵釉下五彩分水技法。使作品更丰富更有层次,耐人寻味。

省陶瓷研究所有个墨斗池,他喜欢在池边散步,大家就开玩笑叫他墨斗池人。从此,他的很多作品上都留下了“墨斗池人”的钤印。

醴陵熊窑 从小院纯手工制作出的“白透润纯”

1999年,熊声贵从工作多年的省陶瓷研究所退休。但他仍然离不开陶瓷,就在自家院子里打造了一个小窑,开始了独立艺术家的创作生涯。熊声贵的夫人郭惠秋曾在瓷厂工作,三个儿女也都从事着瓷业。

当时,窑很小,一次只可以烧制四五件作品,但熊声贵仍乐此不疲,继续他的釉下五彩瓷的研究和创作。这个小窑后来成为了熊窑釉下五彩陶瓷艺术工作室。在这个小小的工作室里,熊声贵自己拉坯、修坯,不论大小,他总是亲自设计造型,请景德镇最好的拉坯、修坯师傅订制。每一次等待烧成结果,他都像等待一个新生儿诞生一样心怀期盼。多件优秀作品被北京嘉德等拍卖公司拍卖。

坚持纯手工制作,用柴烧的熊窑,每一个瓶类作品底部都打上了“醴陵熊窑”的底款,目前是醴陵唯一以姓氏命名的工作室。

父子双雄 在轮椅上飞翔的陶瓷梦

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熊声贵不幸中风。家人都担心他从此和陶瓷绝缘,但也许是冥冥之中,熊声贵对陶瓷的痴爱感动了上苍,虽然日常生活中还要依赖轮椅,但只要他坐在瓷瓶前,眼睛就活了,手就灵便了。从2003年至今,他又创作了很多精品。

如今,年逾古稀的熊声贵把传承陶瓷艺术的重任交给了长子熊晖。他和父亲一样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釉下五彩陶瓷的创作与绘画。有了父亲的指导更是如虎添翼,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在业界小有名气。2010年,他获得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作品多次出国展览。和擅长花鸟虫鱼的父亲相比,他的作品以动物、山水和人物见长,并加入了更多现代的元素。

此次在长沙举办的熊窑陶瓷艺术首展中,熊声贵的作品以其豪迈厚重的风格,简朴雄浑的笔墨,高雅隽永的格调以及娴熟精湛的技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熊晖说,他将带着父亲的梦想继续前行。

熊声贵的釉下五彩陶瓷事业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晚年的他更像是一位平静的禅者,平淡祥和。他说,这辈子,他唯一不能放下的,就是陶瓷。只要他的手还能动,他就会一直在瓷瓶上画下去。

 


责任编辑:苏晓薇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