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的“祥瑞瓷”

小陶陶 2019-04-26   雅道192
0
0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了早期瓷器的制作——烧制陶器。原始社会末期发明了瓷器,到了商周时期发明了原始青瓷。被世界上尊称为CHINA——瓷器之都。中国的制瓷技术早在公元七至八世纪经朝鲜就已经传入日本,同一时期日本也曾派人到中国学习仿制中国瓷器。

据我国学术界考证;南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日本御渥天皇时期,曾派山城人加藤四郎左卫门景正随通元禅师到中国的福建学习造瓷技术,他在中国学习六年之后回到日本尾张的濑户村,开始仿制中国的建窑“黑釉器”。仿“乌泥建”极为成功,这也就是日本人所推崇的“天目器”瓷器。到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又有当时的日本陶瓷艺术家伊藤五郎大夫(伊藤五良大辅),此人曾为僧人,他跟随日本使节,京都东福寺名僧了庵、桂悟来我国江西景德镇学习中国的制瓷技术。学习期间改称中文名“吴祥瑞”,两年后于大明正德八年返回日本,并把景德镇经典的青花瓷器烧制技术传到了日本。回国后的伊藤五郎大夫自己又改称“伊藤五郎大夫祥瑞”,借以表示对中国、对景德镇一行学习的传承。他在日本肥前开窑,称“伊万里”窑,这是日本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瓷窑之一。由于当时使用烧制的青花料非常昂贵,并且回国时由景德镇带回的高苓土有限,所以伊万里窑当初生产的青花瓷器大多供日本天皇和皇室使用,平常百姓很难得到真正的祥瑞瓷。其日本创造出来的作品,与当时中国景德镇窑的制品非常相似,这样类似的瓷器在日本都被称作“祥瑞”或“祥瑞手。”当时日本从中国进口的青花料被分作“祥瑞”、“染付”、“吴须”三等,祥瑞是其中的上品,具有极高的评价和地位。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署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的“祥瑞瓷”器物,由于造价高器物少,所以多年来,难以满足日本民众的需求。

祥瑞瓷从胎体上看,胎质较细白,有些在胎上涂上一层氧化铁而呈赫石色,但是,由于露胎多在圈足与器底,往往由于摩擦而露出胎体本身的白碴,而且大多器物胎体较薄、体轻,形状规整。从釉质上看,釉质发亮。从花纹图案上看,青花图案优美繁多,由于结合了日本式的审美特色,青花涂色显得深浅不一,常用以表现图案层次,纹饰繁密、描画细致、不杂乱、形成了一种整齐地自我特色。并且常常用水纹、树枝纹、樱花、皮球花、缨络等图案装饰于器物内侧,也有的画在丸纹内。所以器物的口沿、近底部经常绘有云纹、水纹、七宝系、石叠纹、几何纹等装饰纹样,有的器形口边和体边的折棱上施以酱色釉形成“口红”或“眮纽”。主体部分的图案善于表现出陶瓷本身的质感和体现陶瓷艺人的“意匠”,常运用花鸟、山水人物、诗文和具有日本绘画风格的著名日本画家雪舟等扬、狩野元信等的作品装饰作品。经常使用小的菱花形或圆形开光(丸纹),画有图案的丸纹往往连续成花边,多用各种织锦纹为图案的地,而且,一件器物上常饰有多种不同织锦纹,形成所谓“祥瑞纹样”或“祥瑞风格”。少部分祥瑞瓷属于青花五彩,就是在青花的主体图案基础上加以彩绘(主要是红、绿彩)被称作“色绘祥瑞”或“赤绘祥瑞”。

“祥瑞瓷”主要器形有盘、碗、笔筒、罐、人物等。明朝崇祯时期,“祥瑞瓷”需求量大增。大多改由日本定制,而由中国景德镇制造,并且全部销往日本。国内很少留存。明朝末年崇祯年间,以日本著名茶人小堀远州为中心的一批茶人在景德镇定制茶碗,主要在景德镇定制有各种日本风格的茶碗(沓形、筒形等)、茶入(茶叶小罐)、香炉、香盒(放茶道用薰香的小盒)、水指(茶道中贮放清水的罐子)、盖置(用以搁置茶釜盖、水勺等的器物)、火入(抽烟用的放置炭火的小器皿)、巾筒(放茶巾的筒)、香煎入等茶具,此外还有一些茶道用的食器(怀石道具)。其中有很多造型是我国传统陶瓷所未见的。

如今在中国仿制的五良大浦吴祥瑞造等各种形式的祥瑞瓷,主要还是在中国销售,也有一些日本人挑选及订单。五良大浦吴祥瑞造底款的瓷器很多,其制作水平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无论从胎体上、釉质、釉色上以及画风都有一定的差别。就笔者多年来收集到的一些仿制品了解到,很多作坊在经营了一段时间后,就无法继续制作下去,其主要原因是仿制品的快速跟进,数量庞大。虽然说这类瓷器都是仿制品,只不过是先做或后做的。刚刚投入市场就会被四面八方的仿制,加上仿制品制作工艺低下,画工差,卖价低。收藏者也就是那种便宜买那种了。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前期几个五良大浦吴祥瑞造的专业制造工坊纷纷倒闭。


责任编辑:陈莎婷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