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的素质教育功能及实现途径研究

小陶陶 2019-04-26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169
0
0

中国古代陶瓷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传承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标志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和素质教育资源。借助陶瓷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审美修养和创新能力,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方法和途径。陶瓷文化教育可以采取专题展览、选修课、课外陶艺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实施。

中国古陶瓷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制作技艺和强烈的人文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精髓,体现了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文明成就。在古陶瓷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其中蕴含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教育资源。陶瓷文化在当代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审美修养、培养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陶瓷

一、陶瓷文化的内涵

中国古陶瓷不仅是一种日用品或者工艺品,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陶瓷承载的这种传统文化可称之为陶瓷文化。具体地说,陶瓷文化是指在陶瓷的泥做火烧与销售、消费的过程中和各个环节中所呈现的材质文化、工艺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形态和情感、心理、观念、习俗等精神文化的面貌。陶瓷文化以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统一为特色,以满足人们实用的和审美的需要为目的,以科学技术和造型艺术相统一为特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①

陶瓷文化是唯一贯穿中华文明发展进程而未中断的物质文明,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黑陶,到夏商周时期的白陶、釉陶,乃至秦汉以后相继出现的青瓷、白瓷、釉上彩、釉下彩、单色釉,虽然形式上有发展创新,但内涵上却是一脉相承。而考古发掘资料证明,中国陶瓷在唐代就开始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宋、元、明、清一直延续。古代外销瓷是中国陶瓷文化中的华丽篇章,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熠熠生辉的亮点。瓷器的外销对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经济的繁荣,以及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推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陶瓷文化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富于创造的民族精神。由于古代陶瓷工匠的不懈努力与大胆创新,中国古陶瓷历代窑场竞胜、名品辈出。在隋唐时期,“南青北白”平分天下;两宋时期,以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为代表,陶瓷艺术发展到历史顶峰,瓷器生产遍布全国;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品种如春芽破土,竞相出现,瓷器生产发展到另一个高峰。中国古代瓷器品种的不断创新,正是各个时期的中国古代工匠对中国文化与物质生活的演绎,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

陶瓷文化精致地表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作为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品,却把人与自然紧紧融合在一起。先民们对于点、线、面的熟练融合,对花纹繁密的组合,以及对于旋纹与弧线的审美感,表明自然界已经脱离了其原貌,插上了人类想象力的翅膀,充分体现了人类童年的稚气以及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中国古代瓷器上的装饰花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山水风景、花草植物、飞禽走兽、神话传说、人物故事以及民风民俗等,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且“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这些纹饰中,总是执着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深刻揭示古人内心纯真的感情和潇洒的风度。瓷器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二、陶瓷文化的素质教育功能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这不仅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而且凝聚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指明了我国各类教育的根本使命。立德首要是立政治品德,着力于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坚定信念。②十八大报告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质量的关键。素质教育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通过对我国千年制瓷史和丰富陶瓷文化的了解,我们会被古人的聪明、智慧、质朴、勤劳所震撼,将极大地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中国古陶瓷的辉煌离不开文人高雅的文化审美品位与民间能工巧匠的结合,也是东西方高端审美碰撞产生的精粹。因此,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陶瓷陶冶高尚情操,也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民族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陶瓷文化不仅能够探索陶瓷科技中的一些学术问题,更能够激发现代人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从古至今,中国古陶瓷在不断地创新,从原始制陶材料和简陋的制作条件,逐步发展到利用各种工具,使用瓷土、高岭土和各种釉料,运用划花、刻花、剔花、印花、雕塑、彩绘等不同方式,创造出各种风格和样式的陶瓷装饰艺术。可以说,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创新史诗。通过鉴赏历代古陶瓷,我们能深刻感受历代陶瓷在造型上的变化、釉彩上的变革、绘画上的变幻,能极大地扩展僵化的思维模式,培养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陶瓷文化教育的实现途径

借助古陶瓷承载的文化内蕴和艺术魅力,来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审美修养和创新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载体、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同时也为如何在校园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提供了新的思路。陶瓷文化教育可以采取专题展览、选修课、课外陶艺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实施。

(一)举办古陶瓷专题展览

与博物馆等文博系统的相关单位合作,通过古陶瓷实物或介绍展板等形式举办专题展览进校园活动。展览的内容可以专题展示中国古陶瓷的发展史,也可以和当地的历史和出土的陶瓷文物相结合,着重介绍中国古陶瓷的发展过程、制作工艺和对世界的影响。陶瓷文化以物质的形态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往往比说教、书面的教育更具感染力,这是其他教育手段不能替代的。通过展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领悟中华民族的伟大,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开设陶瓷文化选修课

开设公共选修课是多数学校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的重要手段。作为科技、艺术与文化的结合,陶瓷文化连接诸多学科,包括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美术学、设计学、材料科学等。因此,陶瓷文化非常适合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各类学校中开设。开设陶瓷文化选修课,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陶瓷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且还能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陶瓷的烧造技术不同,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也各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心理特征,陶瓷文化课程还可从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势中区分出其中美的含意,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

(三)开展课外陶艺活动

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在各级学校开展课外陶艺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陶艺活动不仅是一种有关创造的体验式教育,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陶艺制作过程中大脑智力活动通过外部动作表现出来,具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共同参与的特点,充分发挥了认识主体的记忆、思考、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陶泥易于塑造且可塑性极强,具备触觉感知、视觉审视、启发想象等诸多方面的优势,陶泥塑造成型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一件陶艺作品,从塑型、上釉、到烧制的过程,需要反复修改和制作,只有耐心、细心、用心才能完成,因此,陶艺制作还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而优良的人格。

爱因斯坦认为,“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纵观世界上的杰出人才,他们取得成功都是得益于对优秀文化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发挥。因此,在高校中加强陶瓷文化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社会、民族和人生的理性认识,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审美修养和创新意识,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注:本文为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2014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hjk2014-05)

注释

①陈雨前,杨丽莎。陶瓷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的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4)。

②王建南。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J].求是,2014(8)。

③史宁中,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2007(8)。

责任编辑:admin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