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小百科

小陶陶 2019-08-29   逛窑记 1814
1193
0

2009年9月30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在今天的世界各大博物馆,只要收藏瓷器,几乎都会有龙泉青瓷。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龙泉青瓷的一些小知识。

【瓷土】

龙泉青瓷所使用的瓷土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组成,主要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并含有少量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氮化钠等,可塑性和结合性较高,耐火度高。

由于龙泉青瓷的瓷土原料中有一部分属于瓷石类,它们含有大量石英和一定量的高岭土、绢云母等矿物,另一部分则属于原生硬质黏土类,其中也含大量石英,因此龙泉青瓷属于“石英-高岭-云母”质瓷器。

【釉料】

青瓷的釉料是决定青瓷釉色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釉色主要取决于釉料中铁的含量,而铁的来源主要取决于紫金土

所以,青瓷釉料的组成,除采用釉土、石灰石及谷壳外,还要加入一定量的紫金土。釉料细度和釉浆比重等因素皆会对釉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紫金土】

紫金土是龙泉本地出产的一种富铁矿物,含铁量较高。

紫金土矿物中的铁化合物可以成为龙泉青瓷釉色和胎色的重要呈色剂,为龙泉青瓷之所以具有独特艺术特征的关键材料。

【瓷胎】

龙泉青瓷又分哥窑和弟窑,由于工艺不同,瓷胎的种类也有所差别。弟窑的瓷胎主要为白胎和朱砂胎,哥窑瓷胎主要为黑胎。

#白胎#

白胎是龙泉窑主要瓷胎之一。胎中氧化硅的含量较高,胎质细腻坚硬,洁净不含铁质,胎色白中泛青,玻化情况良好。

#朱砂胎#

朱砂胎是龙泉窑主要瓷胎之一。胎土中含少量紫金土,还原烧成后由于胎色沉稳,故而使得釉色与胎色协调而融合,更加深釉的呈色,使釉色清脆如玉。同时,圈足或露胎等不施釉的部分在还原气氛下呈现朱砂色。

#黑胎#

黑胎是龙泉青瓷中哥窑的主要瓷胎,主要特征是薄胎厚釉,胎质细密坚实,釉中普遍开片。黑胎胎土中含大量紫金土,含铁量高达3%-5%,并用强还原焰烧成,胎骨灰黑如铁,也称“铁胎”。

【釉色】

龙泉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最,豆青次之。

#梅子青#

龙泉窑于南宋时期创烧的品种,与粉青釉同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胎质灰白,釉色浓翠莹润,如青梅色泽,故而得名。梅子青釉采用多次施釉法,入窑后经1260-1300℃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


#粉青#

粉青釉的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它们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从而在外观上形成一种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豆青#

豆青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明以前微近黄色,至清代微近绿色。其釉色为青中泛黄,釉面光泽比粉青、梅子青弱。明代豆青色釉烧制水平趋于平稳,基本色调仍以青中闪黄为主,而青色比以前淡雅。豆青釉层较厚,釉层乳浊度较高,入窑后还原烧成。

#米黄#

米黄是龙泉青瓷的衍生釉色,是古代龙泉烧制中部分窑位还原不充分烧制的结果。釉层肥厚,釉面乳浊度较高,色泽米黄,黄中泛白,亦有黄中带青。现代米黄釉使用氧化焰烧成,釉色淡雅,类似谷物小米之色。

【技法】

在1700余年的传承过程中,龙泉青瓷的技法得到了全民的发展,集中国青瓷工艺大成于一身,造就了龙泉青瓷在青瓷界扛把子的地位。

#半刀泥#

用铁质的小刻刀或竹刀在半干的坯体上刻花成一面深、一面浅的由凹面和线组成的花纹,再施青釉。经高温烧成后,瓷坯表面由于深浅不同的凹面形成积釉厚薄不同,从而产生立体视觉的纹样效果。

#刻花#

用竹刀、铁刀等工具在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较深的花纹,线条有宽、窄、深、浅的不同。配合深浅不同釉色的变化,有很强的立体感。

#贴花#

用模具印制或手工捏制的方式,将花纹预先用湿土备出形状,然后在坯体半干时将其纹贴于器物表面。由于花纹高于坯体表面,烧制后通常凸起,有强烈的立体感。如龙泉青瓷中常见的双鱼盘中的双鱼就是使用贴花技法制成。

#镂雕#

雕是在坯体上进行浮雕,半浮雕,烧制后可形成立体感强的纹饰。镂则是在坯体上进行镂空装饰,烧制后可产生玲珑剔透的效果。

#堆花#

直接用湿泥土捏塑造型粘接装饰于半干的坯体上,再施青釉。其装饰造型多采用民间生活场景,如亭台楼阁、故事人物,或猪牛鸡狗等等家畜,亦有花鸟、走兽、飞禽等自然界中的生物。

#印花#

使用已刻好花纹的陶模,在未干的坯体上印出花纹,或直接在模具上模制出有花纹的坯体,然后上釉入窑烧制。采用印花的技法可确保批量产品的纹饰统一,并可缩短生产时间。

#跳刀#

利用修坯刀的弹性和坯体的阻力,使修坯刀在转动的半干坯体上不断跳动,从而留下有秩序的刀痕。跳刀原是古代陶工在修坯工序中由于修坯刀的角度和坯体的干湿度没有把握好而造成的瑕疵,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装饰技法。


责任编辑:黄敬伟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