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医”王春发:古陶瓷修复需要积极向上的匠人精神

小陶陶 2018-09-11   济南日报2602
1450
0


一名来自安徽的年轻人专门向王春发学艺。“德薄不教,才弱不传”是王春发的收徒原则,他希望能有真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

王春发的工作室更像一间实验室,他在这里尝试、研究各种新的古瓷修复技法。

在药王楼古玩城四楼一间静谧的工作室里,王春发身着白大褂面对着一件瓷器“发呆”,用他的话说,每件瓷器都有生命,他要做的就是静静地聆听瓷器的诉说,了解它们的病情,以便对症开药。

今年60岁的王春发自幼动手能力就很强,从小玩的各种玩具都是他自己动手制作的;结婚后家里用的床、沙发、茶几、橱子等家具也由他亲手打造。那时,只要下班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琢磨,从构思到画图纸,再到找材料成型……在别的年轻人喜欢到处玩耍时,王春发最喜欢的则是静静地研究自己的“发明创造”。

进入古瓷器修复这一行“其实是机缘巧合”。1996年,王春发从英雄山文化市场淘来一件民国时期的小观音瓶,看着瓶子有些残缺,他就琢磨着修复一下,可修来修去总是不满意。后来他就买来《中国文物通讯》杂志学习有关文物修复的知识,无奈还是摸不着门。就在这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结识了古陶瓷修复大师钱旋老先生。在第一次看到钱旋修复的古陶瓷作品时,王春发震惊了。眼前的瓷器神韵俱佳,毫无破损痕迹,而就在修复前,它还是一堆残破的碎片。那个时候,王春发便下定决心要学习古陶瓷修复这一传统技艺。

6月23日,在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读者服务月”系列活动之一、济南工匠亮绝活暨2018寻找“济南工匠”走近市民活动现场,王春发向市民介绍自己的古瓷器修复技艺。

每件待修复的古瓷器在王春发眼中都是一个“生命体”。

学艺之初并不顺利。钱老的教学方式是“身授而不言传”,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揣摩,从“做胎、补缺、打磨”这些粗活开始,王春发走上了一条“匠人苦旅”。慢慢地,他掌握了一些古瓷器修复的技巧,便开始尝试“接活”进行实践。曾有一位朋友送来一件破损的青花瓷盘让他修复,王春发闷头干了三个月却失败了,当他交还瓷盘时,朋友的眼神让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无奈之下,王春发只得将老师请来,钱老把他修复的拆掉重新开始修。王春发寸步不离眼睛不眨地盯着看,四五天后王春发突然觉得自己开窍了。在送钱老上车时,他对钱老说,“老师,我会了。下回您来济南绝不让您再做活儿了!”

2006年,王春发成立了自己的文物修复工作室,每年修复文物百余件。十几年的时间,王春发的技艺与声望在业内已闻名遐迩,如今的他身兼山东省文物局特聘文物修复师、济南市级非遗传承人、济南市旅游联合会传统手工艺人分会会员等身份,但他最看重的是还是2016年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颁发的“济南工匠”的荣誉称号。“古陶瓷修复是文物修复中难度较高的一项,需要修复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热爱之情,对中国的历史、古陶瓷的发展史有深入地了解,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心沉水底、精益求精、积极向上的匠人精神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瓷医’。”

“工作台前方寸天,文化历史亦轩辕。心沉水底修自我,其乐悠悠天地间”。修复文物时王春发做到了不动如山,物我两忘,遵循了匠人无名无我的传统,“择一事而终一生”,他无疑是幸运的。

王春发的工作室如今被评为了“济南古陶瓷修复技艺传承基地”。

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颁发的“济南工匠”奖杯被王春发放在工作室最显眼的位置。

修复古瓷器不仅要对瓷器本身了解,还需要化学、材料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

修复瓷器前,王春发都要与它认真对话,仔细观察。

如今,王春发有空时还是喜欢去古玩市场“淘宝”。



责任编辑:黄敬伟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