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再次掀起“中国白”热潮 德化白瓷被V&A博物馆永久收藏

小陶陶 2019-05-13   瓷都德化1244
1443
0

日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正在筹备今年九月即将在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举办作品展事宜,这是继去年其《纸》系列作品和黄永星工作室“不常器”系列白瓷壶作品到英国参展并入藏该博物馆后,又策划生成的一次重要展览。

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白瓷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远销海外,十八世纪的法国人称之为“中国白”。近年来,我县不少瓷艺大师乘着“一带一路”东风,更是频繁地将“中国白”带出国门,重塑荣光,惊艳世界。◎ 孙延燕 王双季

这组精致德化白瓷壶入藏英国伦敦V&A博物馆

惊艳:欧洲再次掀起“中国白”热潮

谈起作品连续被V&A博物馆收藏,苏献忠颇为得意。他说:“国外博物馆藏品都是经过审慎的考虑,通常要经过馆长、专门艺术委员会的考证、评审。而且作品收藏之后,通常会提供经费作保障,这是对文化艺术的肯定和尊重。”

去年苏献忠到英国参加国际手工艺博览会,当时V&A博物馆的馆长也参加了博览会,他看到苏献忠的作品《纸》后很感兴趣。“像‘纸’这种我们日常司空见惯的物品,背后其实隐藏着十分强大的东西,这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去发现。”苏献忠介绍说:“我的想法就是以瓷为媒,将我们日常中人们经常见到、麻木的东西,以一种新的方式展现出来。欧洲的观众看到后觉得非常好奇,不可思议!”正是因为这样,瓷与纸两种在材质上充满矛盾的东西,如何通过艺术碰撞,将白瓷坚硬的属性赋予柔软又轻薄的“纸”上,在坚硬中承载着柔软,如此诗意呈现,给人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无独有偶。同时被相中的还有一套黄永星工作室的“不常器”白瓷壶作品。“这是一次‘无心插柳’的收获。”黄永星感叹道。当时这套茶器是TING-YING画廊当作参照物的一套摆件。没想到被V&A博物馆馆长一眼看中。壶的造型简洁别致,采用德化最好的瓷土,纯手工拉坯制作而成,壶身轻薄,平衡极好,有两款甚至能倒立摆放,轻巧得让人一见倾心。

这套饱含荣誉的作品,由黄永星指导设计,工作室成员雷爱国手工拉坯完成。这套作品由六把壶组成,每把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别为谷帘、招隐、惠山、白乳、大明、龙池,灵感来源于中国“十大名泉”,包含了充分的文化自信。

“我们主要从实用、造型、尺度三方面考虑。像德化白瓷特别适合做精致小巧的东西,如今茶文化盛行,饮茶之余,茶空间和器物的体验、把玩也尤为重要。一把好的茶壶要手感舒适、容量适中,泡出来的茶自然香气四溢。”黄永星介绍说。

德化白瓷作品被V&A博物馆永久收藏,不仅是对艺术家精湛工艺和艺术表现力的认可和赞美,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西方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崇尚与追捧。

苏献忠展厅里的作品《纸》

期待:更多人带着“中国白”走出去

从2014年起,苏献忠带着“中国白”逐步走出去: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内格勒博物馆办个展,并在欧洲多国推广自己的作品。

在他看来,瓷和茶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更是当时随丝路传播、影响西方社会的中国文化符号,“今天,德化的‘中国白’仍然可以作为与世界对话的媒介,但是我们如果一直停留在传统中,就很难与当今世界文化产生交流和共鸣”。

在这样的创作理念下,苏献忠的创作走出了德化传统瓷雕艺术的藩篱。从将长发高髻的仕女意象神韵融于现代性表达中的《宫》,到借鉴汉代说唱陶俑创作的拙朴粗犷、神态夸张的《汉戏》;再到彰显南音文化的“金砖”国礼《五音和鸣》,苏献忠说:“我希望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探索展现东方审美情境的新图像。”

苏献忠目前筹备的英国伦敦V&A博物馆作品展的作品也体现了这一点。“作品的内容会更加丰富,《纸》《映像》两大系列作品将同时展出,包括传统和现代的,到时能够做一个很好的对比。”他认为,国外也关注艺术家族的传承,蕴玉瓷庄已历经苏氏四代传承,每代人的作品都不一样,因此他打算将前辈的作品一同带出去集中展示。

“其实,历史上欧洲人对德化陶瓷的认知比国内还要多,通过古代丝绸之路,我们早就输出了文化自信。我的目的就是重振这种文化信心,我想让欧洲人知道当下德化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苏献忠信心满满:未来,除了英国,他还想到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举办自己的个展。他也希望有更多的陶瓷艺术家能够带着“中国白”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白”的故事,让“中国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黄敬伟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