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良:白土地上的“黑骑士”

小陶陶 2020-01-09   德化网2648
1136
0

德化窑素来以白见长,“象牙白”“猪油白”“中国白”有众多拥趸和欣赏者,然而,在世界陶瓷之都这片神奇土地上,除了精美的白瓷在唱歌之外,另有一批陶瓷手艺人和研究者孜孜不倦地钻研其他窑口、其他色系的陶瓷,浇灌出德化陶瓷万紫千红的百花园。这是德化窑神奇的所在,也是德化陶瓷生生不息与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

郑国良在研制天目釉配方

郑国良就是其中的一员,白土地上的黑骑士,长期钻研黑釉,在变通与坚持中负重前行,开拓出属于他自己的“黑”色部落。

郑国良,出生于浔中东头,同很多陶瓷产区的人民一样,世代以瓷为生,可谓陶瓷世家。郑国良介绍:从高祖郑木应创办福源瓷场,并经营陶瓷销售开始,曾祖郑发亲、祖父郑玉树、父亲郑章火都有自己的陶瓷厂,特别是祖父郑玉树算得上是当时德化陶瓷界的名人,创办福裕瓷厂、德化集联瓷厂创建人之一、人民瓷厂副厂长。

“自小的耳濡目染,陶瓷早已深入人心了,高中报考应用化学专业就有这方面的考虑。”郑国良说道。1997年从华侨大学毕业不久,他就到父亲的厂里全面学习陶瓷生产管理和销售。后又跟随德化第二瓷厂老技术员颜锦杰,学习陶瓷专业技术。

“好像应用化学专业跟陶瓷生产看似毫无关联,可实际上,至少陶瓷专业方面的书籍买回来了,你能够读得下去,读得懂。”在学习老经验的同时,郑国良还从书本上系统地自学陶瓷专业知识,因而在陶瓷釉水、色料、烧成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毕业没几年就能独挡一面了。

郑国良利用经验在观察火候

机缘巧合,十多年前,福建建阳一带兴起了一阵建盏复兴的热潮,引起了郑国良的关注。他说:“大而言之,建盏、天目盏同属于铁系黑釉,德化在宋元时期也有生产类似的东西,较为典型的是盖德的碗坪仑窑,咱也可以试试嘛!”德化人世代以瓷为生,聚集了众多陶瓷专业人才,很多窑口的产品都有所涉猎。

郑国良之所以有这样底气,根植于对本地陶瓷技巧的熟稔,当然也包括自身十多年从事釉色调配的自信,其间曾对“官、哥、汝、钧、定”等名窑釉水配方有过系统研究。2011年,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隆德窑艺术陶瓷工作室,主要从事手拉坯天目茶器的研发与制作。

从此,黑釉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此陶瓷世家走出一位以研究黑釉为使命的“黑骑士”。

创业艰难,回忆起工作室成立之初,郑国良不免嘘嘘。

“工作室刚起步那会,辛苦是肯定的,凌晨一两点睡觉是家常便饭。这也就算了,有时一开窑, 整窑全是废品,看着每天垃圾车进厂,眼泪都要流下来。”郑国良说,一窑可装上百件茶器,拉坯、修坯、上釉,连同素烧,一个人至少得干6天的功夫,心血全部付之东流,谁不心疼才怪。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无数次的研究与试验,当年隆德窑工作室就走上正轨。

隆德窑工作室天目茶器,有黑地银斑、黄底黑纹、蓝底银斑等诸色,大多釉面工整,金属结晶结实,悬浮肌理明显,辨识度很高。“坚持下去才会有出路,从失败中找原因,积累经验是必需的。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他补充说道。

隆德窑天目茶器

现在,郑国良还在不断地试验新品,配釉、试烧、调剂,周而复始地试验,这些事成了他的工作日常。釉药的量多量少,烧成的温度起伏,些许的变化都可能有新品的诞生。在独立研究的同时,他还注重业界内的交流,避免产品同质化,“德化苏记茶陶的天目盏追求的是釉面光鲜规整,我们就更侧重釉面的悬浮肌理的呈现”。

当谈到时下建盏市场近年来 的诸多乱象,很多建盏从高端货架走到地摊上,繁华不在。郑国良如何面对这一困境?“无论什么产品,特别不能同质化,你的东西一定要有辨识度,我们就坚持全手工制作,最重要的是茶器行业人一上手就知道是我们家的。”他说,这是人生信念,也是职业操守。他还补充道:一个好茶器也需 要人懂,懂物、爱物、惜物,好器难得。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可能会一直坚持在黑釉的路上。”他笑着说,他从不担心黑釉会玩不下去。自信,源自于他对铁系黑釉和黑色审美的理解,铁系黑釉是一 种分子活泼、变化丰富的釉种,有无限发色的可能。另外,黑色是一种古拙庄重的色调,不乏有人喜爱。“物质方面我不会追求太多,日子过得去就可以了,一辈子很短,专心做一件事就够了。”这或许也是他的生活哲学。

“玩釉阿良”是郑国良的微信名。名如其人。(连江水)

责任编辑:陈美珠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