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逾越的古德化窑仿青铜器物——“鼎”

小陶陶 2020-02-26   汉侯博物馆1724
1233
0

        一场疫情,一夜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疫情中,我们看到肆虐、恐慌,更看到了坚强有力,看到奋不顾身、大爱无疆……那些在灾难中挺身而出的人,心胸敞亮,他们的奉献与担当,仿佛黑暗中不灭的光,照亮着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世界。他们身上所展现的人性之美,让我们动容,让我们泪目,让我们看到了春天明媚的阳光!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让我们得以平安地宅家,远离病菌,从而让我们能淡定地走进这广袤的历史空间……

       今天,我们来说说“鼎”。

       鼎,盛行于商、周。是古代最重要的青铜器物之一,是青铜器文化的代表。其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而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是国家和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及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器时代。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器具。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种,古代有圆鼎祭天,方鼎祭地之说,又谓天方地圆。《说文》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至我国唐宋时期,就开始以陶瓷烧造仿制青铜器的纹饰和造型作为祭祀礼器了。宋代,在国家重要祭祀礼仪中,已经大都以瓷器来取代青铜器了。五大官窑炉火纯青的烧造,更是大量仿制了众多著名古代青铜器或者更古时期的陶瓷器形。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明代。据说,朱元璋即位之后,就曾下过旨意,要求祭祀的器皿全部采用瓷器。

       明代,是德化窑陶瓷的创作高峰期。这期间,名师辈出,以何朝宗、林希宗、林朝景、陈伟、林子信等为代表,创作了迄今难以逾越的宗教题材类瓷塑及仿商周青铜器物件。在故宫博物馆的德化窑瓷器馆藏中,就有几十件来自明清皇宫、承德避暑山庄的传世旧藏(仿青铜器陶瓷器型)。

       汉侯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明•德化窑•白釉印花回纹鼎式三足炉,就是典型的明代仿商周时期青铜器“鼎”造型的一件陶瓷器物。该鼎炉底部三足,即三足鼎立,顶部有两只对称站立的炉耳。炉身腹部布满一圈平行的饕餮与回纹,圆鼎通体施白釉,釉质密致,釉色匀净,纯如凝脂,釉色中略泛象牙黄色,为德化瓷“象牙白”之典型特征。整体造型规整古朴,纹饰精细,且以立 “鼎”为式,在底部刻有楷书“吴”字,尤显珍稀,乃德化窑白瓷之佳作。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

       一件历经时光打磨的瓷器,穿梭千百年,它创烧于前人,而后历尽历史风霜,以顽强的生命力辗转传世至今,这是一种机缘,更是一段传奇。如今,当我们伫立在陈满历代文物的博物馆里凝望它时,怎能不惊叹于古人精湛的艺术?怎能不心存敬畏之心?因此,铭记历史,敬畏文明,浩瀚博大的陶瓷艺术才能在薪火相承、不断发展中而获得新生!(文/魏芳汉



责任编辑:陈美珠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