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收藏入门者需警惕视觉伪经验

小陶陶 2019-04-26   124
0
0

进入新世纪,中国当代陶瓷收藏界已进人了赝品泛滥成灾的年代,已进人了视觉“伪经验”蒙蔽一代陶瓷收藏者的年代。

综观各地古玩街,赝品陶瓷器已成为最醒目的诱惑品。不少中小艺术品拍卖会上,赝品高仿陶瓷器堂而皇之竞相登场。无数印刷质量越来越精美的历代陶瓷器画册、越来越清晰的陶瓷器光盘,似乎已成为真伪鉴定的主要 工具(书)。似乎去各地博物馆隔着玻璃远观历代标准器,就能把陶瓷鉴定经验烂熟于心;似乎经过专家鉴定估 过价的拍卖画册上的官窑器拍品,都具有权威性。


康熙五彩花鸟纹花盆
古玩拍卖估价30万

以至于不少买回膺品的收藏者,如你否定了他的藏品,他会很快拿出画册,对照图片上器物之器型、纹饰、 釉水、款式,忿忿不平、喋喋不休地和你论理:你是错的,他是对的。以至于不少企业家投资者,不看拍卖会预 展,下了飞机,推着行李箱直奔拍卖会现场。他们对照拍品图录,凡哪件拍品竞争最激烈,就竞拍哪一件,最后 像一匹黑马猛地喊出一个最高价,镇住所有竞拍者,炫耀其富豪身价,满足其虚荣心理。以上这一切,都极大地刺激了赝品仿制者、赝品贩卖者、赝品拍卖者的投机心理。

让我们先回顾历代陶瓷新赝品出现在古玩市场上的时间表:

曾名扬世界的唐三彩,20世纪80年代在洛阳、西安街头成堆卖仿品。20世纪90年代初,仿唐纹胎瓷、仿晋瓷 辟邪器、仿景德镇宋代青白瓷开始批量出现。90年代中期,宋龙泉窑和宋建窑、吉州窑茶盏、磁州窑枕头瓷仿品 也闻风而动。90年代后期,仿西汉釉陶罐,仿越窑盘壶、执壶,仿民国珠山八友瓷板,仿民国粉彩、五彩及青花 喜字瓶,接连出现。到了2000年前后,景德镇私人窑场依然在高仿官窑器外,著名的民窑器也都被仿过一遍了。 商业头脑灵活的仿造者,又开始仿各地的杂窑器。如仿福建德化的白瓷、青花,仿漳州窑白瓷,仿云南玉溪窑、 建水窑青花罐,仿辽三彩、明三彩,仿耀州窑器,仿北方单色釉杂窑,仿民国浅绛彩,仿四月I汉俑,仿商代白陶 ,仿马家窑彩陶等等,真是历代官窑民窑杂窑仿品无奇不有,“精彩纷呈”。为此,我们不能不感叹:赝品出现 的时间选择,制假售假者的手段真是一代胜过一代。而买进赝品的收藏者的鉴赏眼光,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究其原因,是中国当代陶瓷收藏者们的古陶瓷鉴定“伪经验”,蒙蔽、误导了对古陶瓷真品的鉴赏。众多的新一代陶瓷收藏者,不是从历代陶瓷真品实物、真品碎片人行的,他们的视觉经验与感性认知,过多依赖于精美 的图片、光盘里的图像、博物馆里隔着玻璃远观而不能上手品赏的实物影像,依赖于高科技测试、伪专家们开讲 座时模棱两可的鉴定意见,以及轻信了古玩商人们信口开河的吹嘘、精心编造出来的故事等。

所谓的古陶瓷鉴定“伪经验”,是指其鉴定经验不是直接从眼观、手摸实物得来的,不是从古陶瓷鉴定实践 中亲身感知得来的,而是通过以上所说的各种间接的手段获取的。“伪经验”,换句话说就是“假经验”。

视觉“伪经验”之出处分析

“伪经验”的出处,最误导人的来源是平面图片观看经验,而“真经验”得益于 立体实物观看经验。

先说平面与立体观看经验的差别。陶瓷艺术与书画艺术有区别,书画本身是平面艺术,如1:1仿真程度很高的 水印宣纸国画,其赝品与真品之间距离很接近,书画鉴定常识有时可以从仿真程度很高的赝品中获得,当然直接 从真品中获取鉴定经验是最重要的。而陶瓷本身是立体艺术,所有的平面彩色图片、光盘影像与真实的立体实物 距离很大,平面观看经验可取之处很少,所以,古陶瓷平面图片、影像之观看经验,是古陶瓷鉴定里最害人的“ 伪经验”之一。

其二,纸质、光影质感、色彩感与实物质感、色彩感的差别。

古陶瓷纸质印刷品的纸质感是柔软的,影像光影感是飘浮的,而古陶瓷的陶质、瓷质感是坚实的,这是差距 之一。古陶瓷纸质印刷品的色彩还原技术目前还无法达到完全还原的程度。纵然影像光影逼真程度高,但荧屏上 看光影,都是在瞬间变化着的。如一定格,影像色彩马上就开始模糊了,且无真实的陶瓷质感,这是差距之二。 再说色彩还原程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是青花瓷图案,元青花,明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天 启、崇祯青花,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光绪青花……各朝各代都有其独特的色质、风格、特点。青花料也分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国产的平等青料等。但世上任何一家拍卖行印制的精美的拍卖画册,都无法解决问 题最多的青花色阶还原问题。所以,古陶瓷平面图片、光影之色彩观看经验是古陶瓷鉴定里最害人的“伪经验”之二。

至于从图片、光影观看而形成的“个体伪经验”,再通过讲座、交流等的传播而形成的“集体伪经验”,误 导、蒙蔽了新一代陶瓷收藏群体,危害性更大,更令人忧心忡忡。

与此相反,要想获得古陶瓷鉴定“真经验”,唯一的途径就是“眼见为实”看实物,“手摸为实”摸实物。行话说:字画人门难,进门易;陶瓷人门易,进门难。陶瓷鉴定进门难,就难在除了要有观看真品的经验外,还 要有抚摸真品的经验。如笔者的老师,已故著名收藏家殷屏香老先生,鉴定成化青花时就先抚摸瓷面,如釉面感 觉糯滑的可能就是真品,反之如有涩的感觉就是膺品。

再谈以“手摸为实”为原则对当代高仿瓷器进行鉴定。由于科技的进步,当代高仿龙泉窑瓷、建窑瓷、磁州 窑瓷及景德镇明清彩瓷等,有时仅凭肉眼,从器型、釉水、花纹、款识、底足方面去看,已很难一眼定真假。有 时在高倍放大镜下看瓷面气泡,也很难一眼分真艘。若“眼见为实”看实物鉴定后仍犹疑不决,那么就进一步用 “手摸为实”摸实物的力‘式来鉴定。曾有一位知名文人收藏家藏有一件明龙泉梅子青三足文房炉,他说京沪著 名古陶瓷鉴定家都看过,都说是“好东西”。笔者顿生疑惑:为何众专家不明说是某某朝代的东西,而是模棱两 可说是“好东西”,这里面有玄机。笔者上手仔细抚摸釉面,手感特别糯滑,答案果然出来了,这是赝品。原因 之一是,如今高仿龙泉瓷在器型、釉色、胎足方而儿乎能做到乱真。但新出窑的仿品火气十足,为去掉火气,常 常用化学药水如草酸、盐酸消光剂等来浸泡处理,使之釉面在极短的时间内去掉贼光而老化。经如此做旧后,高 仿品似乎旧气十足,但里外、上下釉面老化的程度完全一样,摸上去异常光滑,这与自然老化的明代龙泉瓷不一 样。因为自然老化的瓷器,土埋时干度与湿度有别,使用时手常接触凸处,放在桌上底足的磨损度总是不同的, 所以手摸上去,釉面老化的程度总是有节奏有差别的。这是鉴定出土瓷的要诀之一。原因之二是,由于成化青花 瓷瓷土淘洗时要求特别细腻,故上釉烧窑后,成化釉面异常光滑,这是成化青花独有的特点。而宋元明龙泉瓷真 品,淘洗瓷土及上釉的方法与成化青花的完全不一样,不可能有特别糯滑的感觉。

以笔者30年来上手真品实物和从老专家那里得到的经验:除了明成化青花、明甜白釉等极少数瓷器品种以及 宋汝窑、官窑瓷(因为常人连汝窑、官窑瓷碎片也难上手)釉面上有糯滑、温暖感外,其余儿乎所有品种的元明 清瓷器瓷面都有m涩、生冷之感。这种手感,只有经过长期手摸实物的实践经验才能获得,初人门者是很难体会的 。为何笔者花了这么多笔墨举“手摸为实”的鉴定实例,主要是因为传统古陶瓷收藏界历来重视的是“眼见为实 ”的鉴定经验,而轻视了“手摸为实”的鉴定经验。其次是因为当代图片、光影视觉伪经验的流行,更是忽视了 “手摸为实”的鉴定经验,尤其使得2000年前后人行的企业家古陶瓷投资收藏者,被古陶瓷视觉“伪经验”误导 损失惨重。他们中的不少人,一踏进古陶瓷收藏之门就损失几万、儿十万甚至儿百万元收进赝品,如今已被认为 是见怪不怪的“学费”。

要避免视觉“伪经验”

远离真品实物鉴定、远离真品碎片研究,实际上也就是远离了古陶瓷鉴定的真经验,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古陶瓷收藏、鉴赏家。如果不总结、不披露、不关注、不批评新一代古陶瓷收藏者的图片、光影视觉集体“伪经 验”,此类的收藏悲剧还会更频繁地发生。

从民国期间经营古玩、开创“传统古陶瓷鉴定派”的第一代行家孙流洲、耿宝昌,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人 文物商店工作的第二代行家,再到七八!年代在复苏的古玩市场上摔打出来的第三代行家,鉴定实物一代比一代 看得少,鉴定眼光也一代不如一代,因为珍品实物已越来越少了。但在这三代行家学习鉴定古陶瓷的年代里,有 精美图片的出版物还比较少,视觉光盘还鲜有出现,古玩市场上的低劣赝品也属凤毛麟角,故这三代行家重实物 ,重实践经验,受“视觉伪经验”的污染还很少。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古玩市场人行的第四代收藏者们,新世 纪后冲进拍卖市场的第五代企业界投资者,他们涉足古陶瓷收藏的年代,正是古陶瓷精美图片、光影轮番“轰炸 ”视觉的年代,正是古陶瓷赝品在古玩市场、古玩拍卖会上“横行霸道”的年代,故他们才是古陶瓷视觉“伪经 验”实际上真正的受害者。在经济愈发达,收藏愈繁荣,而人文精神愈衰弱的大背景下,新一代的古陶瓷收藏者 受到的诱惑更多,被视觉“伪经验”误导而上当买进赝品的遭遇也更多,这是非常值得令人同情和深思的。事实 上,新一代古陶瓷收藏投资者要想一夜之问拍得高价品再转手炒作获利几倍几十倍,或短期花几十万几百万元拍进大批藏品,速成为著名收藏家,还是应验了一句老话:“欲速则不达。”

在视觉“伪经验”的误导下,远离真品碎片研究,远离真品实物鉴定,实际上也就是远离了古陶瓷鉴定的真经验,几乎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古陶瓷收藏鉴赏家。

所以,所有的图片、所有的光影、所有的讲稿书籍只能作为参考,不可轻信;所有的实物、所有的碎片、所有眼看手摸的亲身体验,才是真正的鉴定依据。去国家博物馆能看到“眼见为实”

的真品,到个人收藏馆能摸到“手摸为实”的真品,上古玩拍卖市场能获得真正的真赝对比的经验,这是古陶瓷收藏的“真经验”。

此外,我们还要提倡:胸中要有陶瓷史,各朝各代记得深;收藏要有大局观,官窑民窑只要真;眼里要有真眼光,是真是假看得准;手上要有真功夫,摸上摸下敲出声。

在当代古陶瓷收藏界,谁都无法拒绝古陶瓷视觉“伪经验”的侵袭。但我们能洞穿视觉“伪经验”的迷雾, 继而转化成自己亲身体验到的视觉“真经验”,屡败屡战之后,我们就能屡战屡胜,或者小败大胜,才有可能成 为当代真正的古陶瓷收藏鉴赏家。


责任编辑:陈莎婷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