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湘妹子”遇上德化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小陶陶
2021-07-20 17:02:06 1080
9630
前不久,福建宗教爱国陶瓷艺术展在福州三坊七巷宗陶斋举行,黄明玉创作的两件爱国题材作品《胜利》和《忧国救时》双双入选参展。作品分别取自红军“入闽第一战”和圆瑛发起“一元钱救国难运动”的素材,耗时两个月,精心设计创作,是黄明玉献给党百年华诞的生日礼物。
《胜利》
《忧国救时》
今年5月,黄明玉贴合时代主题,表现抗战疫情的瓷雕作品《争分夺秒》荣获第十一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金奖。
《争分夺秒》
在德化,提起黄明玉,总会联想到庄少卿,他们是夫妻,也是瓷艺创作上的搭档,俩人合作创作的作品时常出现在各大陶瓷艺术展览上,时间久了,便无人不晓这对“瓷坛艺侣”。黄明玉是来自湖南的“湘妹子”,为人热情主动、勤勉踏实,因为喜欢陶瓷雕塑,跟随丈夫庄少卿一起回到德化,成立了皛垚陶瓷工作室。
黄明玉
当“湘妹子”遇上了德化白瓷,“真的太漂亮,太丰富了。”黄明玉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于是,跟随着丈夫庄少卿,黄明玉也接触起了白瓷雕塑。
初次尝试德化白瓷雕塑创作时,黄明玉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雕塑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是陶瓷雕塑,还是树脂、玻璃等材质的雕塑,其工艺技法和创作要领都是相通的。在回德化之前,黄明玉和庄少卿在深圳从事了十几年的雕塑创作,对雕塑创作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但陌生的是,德化陶瓷雕塑有其特有的创作风格和烧成技艺,其中以仿何朝宗的观音造像最为经典,但它的衣纹曲线、造像比例、结构设计的精髓不是任何人都能领会得到。“一开始做仿何作品,觉得很难看懂。”黄明玉说道。
《蒲团观音》
所幸丈夫庄少卿作为地道的德化人,从小耳濡目染,在加上专业院校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德化陶瓷的制作技艺,对仿何作品的学习也能迅速把握要领。因此,在丈夫的协助下,黄明玉慢慢找准了门道,临摹学习的何派作品,形神兼备,完美再现经典风采。
她也一发不可收的爱上了传统工艺,恋上了佛教文化。创作的系列佛教题材作品《披坐观音》、《蒲团观音》、《四大菩萨》、《华严三圣》等,精工巧作,在经典中融入个性思想,在传承中实现创新。
《四大菩萨》
《华严三圣》
但作为佛教文化色彩浓厚的德化陶瓷,有太多人做观音、弥勒等神话人物题材的作品,黄明玉和庄少卿想要寻求突破,打造不同的个性标签。他们从佛教的神话人物转移到现实人物,国民奇才、全才、高僧李叔同成为了他们首先尝试的人物题材。
现实存在的人物,创作较为严谨,要符合主人公的个性特征,不能肆意发挥,创作难度大大提升。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创作热情,夫妻合作创作的第一件李叔同作品《一轮明月》一举拿下了六个大赛评比的金奖,在德化业内“一炮而红”。
《一轮明月》
紧接着,他们创作的《四大高僧》在第一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慧能法师》在第七届“大地奖”陶瓷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本焕长老》在第八届“大地奖”陶瓷创作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弘一法师》(坐姿)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们夫妻二人在雕塑领域默默耕耘,一步一脚印地努力与积淀,才取得如今的成就。而这一次次的获奖,极大地鼓舞了他们挖掘现实法师法相的创作热情,也坚定了他们的创作方向。
如今,“湘妹子”黄明玉的德化瓷情,在二十六年的沉淀中,实现了完美的蜕变,成长为全国轻工技术能手、福建省五一巾帼标兵、福建省金牌工人、福建省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她已深深扎根在了德化这片土壤里,她也希望有更多热爱陶瓷艺术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共同弘扬德化陶瓷工艺的深厚文化。
责任编辑:陈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