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博物馆展出馆藏德化白瓷

小陶陶 2022-03-03 16:20:54   广州日报·新花城1885
1472
0
文章摘要:3月2日,由广州博物馆主办的“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在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正式开幕。

3月2日,由广州博物馆主办的“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在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正式开幕。

17.jpg

广州博物馆馆藏明清时期德化白瓷近300件,本次展览从中精选134件(套),分妙手生花·佛教塑像、博雅好古·陈设器用、茗香酒酣·饮食器皿、怡情翰墨·文房雅意四个部分,展现德化白瓷庄重恬静的独特魅力、极简主义美学和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掠影,呈现德化瓷匠成功塑造享誉世界的东方艺术珍品的勤劳与智慧。

德化瓷有三美——釉色 造型 器用

德化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的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地处戴云山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样,盛产优质高岭土。气候湿润,土壤良好,森林资源丰富,河溪密布,为优质瓷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德化瓷之美’美在哪?”广州博物馆馆长吴凌云对记者表示,一是釉色之美,二是造型之美,三是器用之美。

吴凌云说,中国人做人讲求“一清二白”,而瓷器呢,青瓷白瓷也是两个主要的系统。南方来说主要是青瓷系统,但德化瓷很特别,它承接了北方的邢窑、定窑白瓷的系统,而且面向海外。所谓的“中国白”其实就是从德化白瓷这里来的。从造型上看,此次展览中的那些观音像,“那种安静、人性化,立在那里的那种恬淡,完全是工匠用手捏出来的,造型能力之高是无以复加的”。

18.jpg

馆方专家指出,世界不同文明对“白”有着趋同的审美与偏爱,在诸多文化中,白有圣洁、光明与善爱之意。无论是外销还是内需,德化白瓷以其傲人的瓷质受到海内外尊崇,成就了“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美誉。德化白瓷对欧洲社会生活及其白瓷业的出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法国人称为“中国白”,更被誉为“欧洲白瓷之母”。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德化广州彼此相通

德化白瓷按功用可分为雕塑人物、陈设供器、生活用具、文房雅玩四大类,其中以雕塑人物最具特色。据此,本次展览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妙手生花·佛教造像”,展示德化白瓷吸收闽南一带泥塑木雕等传统工艺,创造性塑造的人物瓷塑。特别是德化白瓷观音塑像,雕琢细致精湛,造型生动传神,是举世公认的德化白瓷珍品,被世界各大博物馆竞相珍藏。

19.jpg

第二部分“博雅好古·陈设器用”,介绍了德化窑烧造的大量仿古类陈设器,常见器型有炉、觚、瓶、樽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古风潮,以及中国传统居室文化和室内陈设艺术。

20.jpg

第三部分“茗香酒酣·饮食器皿”,介绍德化白瓷器皿中的茶具、酒器、其他生活器皿的器型、工艺技法、特征等,其所承载的传统诗酒文化、社会习俗,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处世哲理以及审美意趣。

21.jpg

22.jpg

展览第四部分“怡情翰墨·文玩雅意”:通过介绍笔筒、水注、笔架、洗、笔架、炉等文房用品,反映德化白瓷品种多、造型丰富 、形象活泼等特点。文房用品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欣赏价值,不仅是文人的必需品,还因造型丰富给枯燥的读书生活增添情趣,更是家居陈设的重要补充。

展览策展人、广州博物馆陈列研究部副主任李晋说,此次展览是对广博建馆90多年来积累起来的馆藏白瓷的一次系统整理、研究和展示。当中不能不说的就是瓷塑像,它集中反映出当时德化窑生产中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宗教祭祀文化的丰富内涵。而馆藏数量最大的杯子,也是当时出口最大宗的品种之一。当中造型优雅的梅花杯因为设计简洁、浮雕立体、梅花形象生动,特别受国外市场的欢迎。

“德化瓷的这一抹白是很让我们惊艳的。”李晋说。那么它和广州有什么联系呢?首先它们是广州馆藏的东西,是属于广州的文化财富;而且从中同样可以看到海洋文化的身影,看到它们在生活中的渗入,比如当中的文昌帝君、土地这些寓意吉祥,或者勉励人好学向上的人物造型,在我们的生活里也很常见。广州荔湾现在还有纪念文昌帝君的民俗文化活动。文化是相通的,藏品中藏着的美好意象,以及海洋文化中那种对于远航平安的祈愿,对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都是喜爱的。

最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白

德化瓷业始于夏商,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元时期,泉州在海外贸易政策刺激下,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德化瓷器开始行销海外,由此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此时的德化瓷器以青白瓷、白瓷为主。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在宋代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200多件福建德化窑、晋江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古瓷精品。在继后的考古发掘中,水下考古队从“南海一号”中打捞出大量金、银、铜、铁、瓷类文物,其中德化瓷器占了相当比例。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曾玲玲对记者表示,“南海一号”上出土的宋代德化瓷与明清的德化瓷还是不太一样,比如釉色、胎质、工艺。宋代德化外销瓷量很大,到了明清,德化在技术上有了很多变化,一方面是釉色,一方面是瓷塑的突出——中国的陶塑瓷塑有三个大的品种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一是兵马俑,二是唐三彩,三就是德化瓷,它们影响了世界对中国陶瓷雕塑的印象。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白”?实际上它正是中国古代白瓷最后的顶峰。

明清时期,泉州港开始衰落,官方贸易萎缩,民间贸易兴盛。德化窑偏处一隅,在历史上从未有官窑之名,却凭借其不断提升的白瓷工艺水平和精湛技艺风靡世界,更创造性地形成了系统的瓷塑技艺及文化范畴,奠定了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之一。其中涌现出了何朝春、何朝宗等著名瓷塑大师。一代瓷圣何朝宗的作品《渡海观音》成为德化后世瓷塑的范本。

明代鼎盛期的德化白瓷胎质细腻坚致,胎色洁白,有着天然象牙般的妙趣,制品釉色迷人,以乳白色为大宗,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葱根白”“女儿红”的美称,代表了当时全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

广州博物馆陈列研究部主任邓玉梅说,广东和福建、浙江这些地区创作出来的瓷器,共同的特点是有许多坐上了海船,远销到西方。德化瓷对欧洲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硬质瓷——德国梅森瓷有着直接的影响。18世纪初,炼金术师伯特格尔在萨克森公国主政者的支持下,开始了烧制硬质瓷的试验并最终获得了成功。他对德化白瓷中的瓷塑进行了锲而不舍的仿制和研究。而萨克森的奥古斯都二世也是一位热情的德化白瓷爱好者,仅收藏的德化白瓷杯就有20多件。今天流传在国外的德化白瓷品种非常丰富,数量也很大。

邓玉梅说,中国瓷塑是“中国风”最直接的体现。它们传入欧洲后最早在法国受到欢迎,之后开始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德化的瓷塑在当时欧洲的素描、油画、室内设计图样上经常可以看到,放在壁炉架上、宴会桌上,显见已经非常深入地进入了欧洲人的生活之中。

代表展品:

德化窑白釉堆塑瓷盖盅 清乾隆

23.jpg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种类丰富,碗、盘、碟、壶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器型仍为大宗产品。古代陶瓷常用堆贴技法,多选用梅花、玉兰、荷花、八仙、龙凤等吉祥寓意纹样和中国传统典故,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此件德化窑白釉堆塑瓷盖盅,器身四周堆贴不同寓意图案,分别为清节不改(松月图)、侯封百世(猴图)、兰桂齐香(桂花兰花图)以及禄享万种(松鹿图),而盖盒则有铭文“喜鹊争梅,世御堂”,并堆贴喜鹊与梅枝纹饰。

德化窑白釉贴花瓷树头杯 清代

24.jpg

树头杯是德化瓷中独树一帜的品种,因杯型像老树的树头,所以叫做树头杯。这件德化窑白釉贴花瓷树头杯,造型为浅圏足、喇叭状瓣形口,上大下小。杯身布满粗壮蜿蜒的树干,堆塑梅和鹿等纹饰。

德化窑白釉瓷灯炉 清代

25.jpg

明清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文教兴盛。这一时期,德化瓷匠们敏锐地抓住市场需求,烧制出大量品种多、造型丰富、形象活泼的文房用品。这件德化窑白釉瓷灯炉,器型美观,器身刻有诗文“一鉴水中光日月”,使其既具备实用功能,又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刘颖颖 林晖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卜松竹

责任编辑:陈美珠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