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颜色釉在瓷器艺术中的运用

小陶陶 2019-06-12 09:59:51   90
0
0
文章摘要:陶瓷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高温颜色釉瓷器艺术创作是我国历代留下来的珍宝,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其传统的美术元素,弘扬中国传统的美术形式,为陶瓷装饰的发展寻找新的思路。

陶瓷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高温颜色釉瓷器艺术创作是我国历代留下来的珍宝,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其传统的美术元素,弘扬中国传统的美术形式,为陶瓷装饰的发展寻找新的思路。

高温色釉瓷器又称色釉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由于各种色釉不同的渗透性、流动性、融熔性和发色肌理,经高温烧成后,可形成色泽斑斓、变化微妙、晕散有趣,蕴涵高雅的艺术效果。其为金属氧化物着色的产物,色彩鲜艳动人,产品神奇新颖,艺术感染力耐人寻味。古人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烧成的不稳定性和气氛难以控制,以及其变化莫测令其生产十分困难。制作一件好的高温颜色釉产品,不仅要仔细谨慎,还要了解釉料性能及烧成特性,才有机获得一件完美的成品。在众多因素中,色彩是最本质的性能,是颜色釉具有装饰特性的前提。要求创作者具有扎实的色彩艺术功底,对其颜色运用胸有成竹。各类颜色釉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如黑色色釉有浑厚、质朴、踏实的特性和质感等;红色釉料有祥和、温暖、热烈的特性和质感。因此,需要充分利用颜色釉的质地和色彩视感,结合颜色的文化色彩和特点,创作出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

颜色釉创作是一种人为的窑变。这种瓷艺的语言,既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只有不断经过反复试验,熟知其特性,充分掌握色釉的厚薄,窑温的高低,盖釉的软硬,发色的色相等,每一个步骤都会对作品的最终效果起到影响。在创作题材中,颜色釉装饰陶瓷山水时,应选择适合表现手法:比如花釉丰富多彩,垂流的色丝色点如层林层染,含蓄莹澈,烧成后的色彩呈赭黄色,其色点对于山水画中的石块和土坡,甚至大山峰峦均有强烈的表现力;乌金釉呈黑色深沉凝重,与花釉配套衔接可以更好地表现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红釉提神,蓝釉悦目,融汇成画面经高温烧制,窑变成趣,可使作品达到浑厚,妙趣天成的艺术境界,赋予人们新颖而激昂的艺术体验。

既然颜色釉对温度要求如此之高,想必它的历史也必不简单。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钩红、祭红、郎窑红、胭脂红、美人醉等名贵色釉。钧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瓷,宋时为河南钧州禹州所烧造,故名“韵红”,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中国瓷业发展史上,确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元以后,钧窑衰落,已不再烧,值得庆幸的是禹州烧制钧红的技艺被其他产瓷地区继承下来。景德镇自宋末开始烧制钧红釉瓷,一直延续至今。从明开始,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又创造了另一种高温铜红釉——祭红,它妖而不艳,红中微紫,色泽深沉而又安定,釉中无龟裂纹理,是颜色釉瓷中之珍品。何谓“祭红”?民间有一传说:有一烧瓷艺人,技艺超群,专为宫廷烧制御瓷。这位艺人仅有一女,名叫继红,天生丽质,父女相依为命以烧瓷为生。一次因皇宫要烧制御品佳瓷,御窑连烧数十窑也未成功,眼看日期已到,再不烧成御瓷的窑工全得被杀害,继红为救其父和众窑工,便以自己鲜血做釉料烧制出一种稀世罕见的,色调安定肃穆的釉瓷,继红少女救了父亲和众窑工,自己却因失血过多而亡,为纪念这位舍身救众的女子,后人便将此瓷称之为“祭红”,改“继”字为“祭”。祭红制作之难甚于其它颜色釉,传统的制作方法可谓不惜工本,古代配方中不仅有珍珠、玛瑙、玉石等还需掺入黄金,其配料之广,价格之高让后人惊叹,但即使这样,在采用同配方时,只要温度、气氛、时间稍有差异,也常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红瓷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名贵色釉瓷更为名贵。

颜色釉瓷器历史是如此悠久,放眼当下,现代颜色釉艺术除了强调釉色外,也注意釉与器型、釉与画面的结合,为色釉彩、综合工艺装饰、色釉瓷雕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质。色釉镶嵌、色釉开光、色釉浮雕、色釉加彩、色釉描金、色釉青花、色釉刻瓷等,无一不与色釉息息相关。由于颜色釉装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预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使得人们在生产中淋漓尽致地发挥着艺术想象性和创造性,创造出不少偶然巧得的稀世珍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就是对颜色釉装饰的独特艺术的魅力写照。

高温颜色釉瓷是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圣洁的花,如果我们想让其绽放的更加美丽,就得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懂得画山要重,画水要轻,画人物要活的道理。我们陶瓷美术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素质,并且要面向顾客,深入生活, 了解市场,做到有的放矢,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的文化方针指导下,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作出更多,更新更美的富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的颜色釉装饰的新产品,高温颜色釉瓷器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美术元素,弘扬中国传统的美术形式,为陶瓷装饰的发展寻找新的思路。


责任编辑:苏晓薇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