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福建省美术馆,“庆祝建党100周年德化陶瓷艺术展览”开展

-
小陶陶
2021-04-08 17:28:01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福建省美术馆1615
12390
前 言
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瓷,则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CHINA”同时为“中国”和“陶瓷”的英文译名,或可见陶瓷与中国的紧密关系,说陶瓷是世界认识中国的最早一扇窗口,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也未尝不可。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标志性物品,荦荦大端者有三:陶瓷,茶叶,丝绸。而陶瓷因其天然质朴、气韵生动,影响又是最为深远的。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是生动的历史,是凝固在技术与艺术、器与道之间的画卷;又是活着的记忆,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乡愁”。德化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积淀了深厚的陶瓷文化,文化形式多样,存续状态良好,社会认同广泛,国际影响深远。回眸历史,德化窑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走过了数千年,烟火从未熄灭,文脉从未断裂。从夏商的原始青瓷到唐代的青瓷、宋元时期的青白瓷,再到明代的“象牙白”,一直到清代的青花、五彩瓷,民国的新彩瓷,建国后的“建白瓷”“高白瓷”“”,几乎每一个朝代,德化都推出了特色鲜明的新陶瓷,正是如此孜孜矻矻黾勉戮力,才使得今天的德化在陶瓷产业发展和瓷塑艺术开发上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这,正是瓷都人民不断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和历史见证。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明代中后期,大量德化瓷器销往欧洲,对欧洲瓷器生产、制造和艺术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欧洲陶瓷之母”。而在本土,德化何朝宗,这位瓷雕集大成者刀下的释迦摩尼、达摩、文昌帝君,造型精致,呼之欲出;而形态各异的观音,端庄慈祥,仪态宛然,其以陶瓷之脆性,表现衣褶之柔软;以陶瓷之生冷,表现肌肤之温润的神来之笔,自成一派,冠绝古今。何朝宗也因此以“瓷圣”的身份,跻身于世界伟大艺术家之列。德化窑在历史的风雨中,以独特的魅力,高贵的品质,淬炼成人类手工技艺文明最绚丽的花朵之一。其技法变幻万千,文脉却一以贯之,展现出德化人民心灵手巧的禀赋、守正创新的智慧。新时期,“德化瓷烧制技艺”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得以重现光彩,走向“一带一路”的代表作也不胜枚举,无论是人物塑像、花草鱼虫、自然风光,还是缸、坛、盆、罐、杯、盏、碟、碗等器皿,都折射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历史与现实的递嬗聿新,有对中国共产党丰功伟绩的礼赞,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企盼,对劳动和幸福的阐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充溢着爱的魂魄。
岁月悠远含香,时代巨轮滚滚向前。一位艺人、一抔瓷土、一把蔑刀,或纵横捭阖,大气磅礴,或心如止水,娇巧宁静;也不管是花开的声音、阳光的香味,还是衣饰的纹理、眼角的故事……尽在这一捏一削、一刮一贴间!德化陶瓷,如阳光一样灿烂,如土地一样本真,比空气更清澈,比流水更灵秀!我们殷切期待,通过本次展览,您能进一步领略德化陶瓷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豪感,在视觉震撼和怦然心动中赓续传统、传递匠心、迎接未来!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廖伏树
展 览 作 品

《弥勒佛》邱双炯▲
《補陁观音》柯宏荣、陈桂玉▲
《唐玄奘》连紫华▲
《惠安女》陈明良▲
《万世师表》赖礼同▲
《百年航程》陈瑞文▲
《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陈雪娥▲
《毛主席去安源》许庆裕▲
《孙中山半身像》胡日巧▲
《邓小平》连德理▲
《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林禄扬▲
《何朝宗》黄永星▲
《红色江山》梁双升▲
《和风细雨》赖双安▲
《欢歌热舞》陈碧珍▲
《争分夺秒》黄明玉▲
《向日葵》赖颖秦▲
《园曲》邱玫瑰▲
《拼搏》张丽芬▲
《自在祥云》黄翠萍▲
《兰韵书香》林超程▲
《向往》林星炬▲
《邓世昌》刘铭志▲
《弘一法师》苏玉湖▲
《蝶恋花》王冬燕▲
《不负韶华》叶泽帅▲
《自在观音》郑金土▲
《春意盎然》郑秀瀛▲
展 览 信 息

展览日期
2021年4月9号一4月18号
(逢周一闭馆)
指导单位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福建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福建省美术馆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
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协办单位
德化陶瓷文化研究院
德化职业技术学校
展览地点
福建省美术馆(福州市鼓楼区湖头街96号)
责任编辑:陈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