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企业海外建厂尚处于摸索阶段

小陶陶 2019-08-04   1594
1276
0


近年来,国内产能过剩、国外屡遭反倾销调查使陶瓷企业饱受内忧外患之扰,理论上可以规避反倾销、减轻库存压力的异地建厂模式,受到业界的追捧。

但是,陶瓷企业迁到广西、江西、湖南、山东等省份的积极性明显高于迁到国外。业界专家指出,目前陶瓷行业真正有能力跨境投资又具备远程管理能力的企业并不多,海外建厂的运营难度大过在省外建厂。这一模式在10年后可能会流行,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

背景:

海外建厂成陶企救市良方

据悉,我国的陶瓷产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自去年以来,陆续传出陶瓷企业关停部分生产线的消息。由于陶瓷产品不是易耗品,即使企业关停了生产线,不再生产更多的产品,原有产品的消化也很成问题。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放松的情况下,国内陶瓷市场持续低迷。同时,陶瓷企业出口也遭到了“重重围堵”,欧盟、泰国、韩国都前后提起反倾销调查,并对中国陶瓷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陶瓷企业海外建厂尚处于摸索阶段

去年,被称为史上最大的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案公布结果,涉案金额接近4亿美元。佛山200多家陶瓷企业涉案,占涉案企业的八成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佛山陶瓷企业被征收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指出,高关税给陶瓷企业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在内忧外患之下,陶瓷企业开始尝试去海外投资建厂,把生产线转移到海外。从理论上来说,此举既能规避反倾销风险,也有利于解决目前陶瓷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

调查:

新一轮海外建厂陶企尚在观望

据了解,目前已有陶瓷企业试水海外建厂。比如,露易华伦天奴陶瓷已在越南等地投资设厂;去年8月,雅士高夫陶瓷在西班牙建立生产基地。据悉,陶瓷产品从这些地方出口到欧盟、韩国等地,税率会低很多。

不过,针对这一轮海外扩张,尤其是海外建厂,陶瓷企业普遍反应冷淡,大多数企业尚处于观望中。从目前已走向海外的陶瓷企业来看,它们更愿意选择和当地企业合作,以当地企业为主导,借助其资源销售产品,而非直接在海外建厂。

对比:

海外建厂难度大于省外建厂

据了解,海外建厂并非陶瓷企业“出走”的唯一路径。从2007年开始,广东佛山市几百家陶瓷企业就陆续往山东、江西、湖南、广西等地迁移,目前留在本地的陶瓷企业仅有几十家。相比于不超过10家的向海外扩张的佛山陶企,可以直观地看出,到省外建厂比在海外建厂更受欢迎。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张永农表示,同样是到外面建厂,海外建厂的运营管理难度显然大于省外建厂。省外建厂没有国情差异,但海外建厂不仅需要考虑两地文化的融合,还需要考虑政治因素。企业投资一条生产线,需要6年~8年才能收回成本,一旦投资建厂就要做好长线作战的准备,但这期间会发生什么事谁也说不清楚,这也使陶瓷企业在进行海外扩张时非常谨慎。

蓝卫兵表示,企业去海外建厂,需要在当地招收工人、管理人员,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很多企业在之前并没有储备跨国人才,干什么都需要找翻译。到海外建厂,土地、劳动力成本可能会低于国内,但运营、管理成本显然要高出许多。

2007年以来,不少品牌陶企往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扩张,但由于外省没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加上这些企业已经习惯了广东的投资环境,在外省的发展步伐普遍受阻,大多数企业最后还是将发展资源集中在广东地区,只不过不再“回迁”佛山,而是选择落户高要、肇庆、清远、恩平等地。

“外省的投资环境尚难适应,适应国外的投资环境就更难了。”蓝卫兵总结道。

提醒:

海外建厂更适合外销型企业

蓝卫兵提醒,对于产品面对国外市场的企业,到海外建厂是比较可取的,但对于内销型的企业而言,海外建厂要慎重。在目前的阶段,建议陶瓷企业以稳为主,冒进并不可取。

但同时他也认为,随着国内市场的日趋饱和,企业如想继续发展,必须开拓国际市场。而在目前陶瓷企业反倾销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去海外建厂会是进军海外市场的必经途径。

另外,陶瓷企业海外建厂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大概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在10年后,陶瓷企业可能会掀起一股海外建厂的风潮。

 

责任编辑:苏晓薇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