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曙光40余年独创“水墨陶瓷画”技艺 合璧两大国粹

小陶陶 2018-09-15   江西日报2332
1344
0

      传承千年的中国水墨画,从纸上转到陶瓷上,是一代又一代画家和陶瓷工艺师们的梦想。国家一级美术师杨曙光花了40余年潜心研究,独创了“水墨陶瓷画”技艺,实现了将水墨画、陶瓷两大国粹合璧。这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远离景德镇,他却很想画瓷

初秋时分,记者来到宜春,走进了杨曙光的家里,只见屋子里摆着、挂着许多陶瓷作品。《春风》是江苏画家张志安的写意花鸟,用笔酣畅淋漓,枯润相济,墨色层次丰富,充分展现了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功力。

记者惊讶地发现,《春风》既有水墨画的“墨韵”,又有陶瓷的“瓷韵”。杨曙光说,这不是普通的陶瓷绘画,而是在“纸”上画出来的水墨陶瓷画。在瓷上作画不稀奇,“纸上画瓷”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杨曙光今年75岁,给人一种“老顽童”的感觉。为了实现“纸上画瓷”,他花了40余年潜心研究,攻克了水墨画、陶瓷两大国粹合璧的难题。这份执著和努力,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杨曙光是著名的版画家,“纸漏版画”是其发明专利。

1967年,杨曙光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先后在宜春文化和教育部门工作,却总想和所学的陶瓷专业续缘。他发现,很多同学大学毕业后,因为离开了景德镇而失去了陶瓷绘画的创作平台,无可奈何地从事了其他的美术工作。

在不具备陶瓷绘画条件下画瓷,是杨曙光一个大胆的设想。

自“珠山八友”以来,陶瓷绘画方兴未艾,无数的画家涌入景德镇画瓷却很难适应,呆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留下点作品。杨曙光说,因为在泥坯上或釉面上画画,与在纸上画画是两回事。

水墨画是国粹,但宣纸水墨画作品易被虫咬、鼠啃,还容易霉变,难以长久保存,而陶瓷长期埋在地底或浸泡在海水中都能保存完好。

陶瓷绘画的“高门槛”,水墨画的难保存,这两大现实问题困扰着两大国粹的传承与发展。杨曙光觉得,如果能将水墨画、陶瓷两大国粹合璧,对于水墨画和陶瓷艺术的发展,将具有现实意义。

杨曙光爱钻研,有一股子韧劲,下得了苦功夫。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起,他在研究方向和途径都不明确的摸索中,先后尝试了十几种“纸上画瓷”方法,但收效甚微。

在一些文化人看来,杨曙光设想的“纸上画瓷”,只不过是旁门左道、雕虫小技,泥坯上或釉面上画瓷才是正道。杨曙光却心无旁骛,咬定“纸上画瓷”的目标,从而立之年研究到了古稀。

在柴棚间里烧制出水墨陶瓷画

“纸上画瓷”,听起来很美,杨曙光能把美梦变成现实吗?

每到深夜,在楼下的柴棚间里,昏暗的灯光下,杨曙光开始用电炉烧瓷,进行水墨陶瓷画烧制试验。因为担心用电炉烧瓷影响居民用电,他只能在深夜做试验。

“我要做就要一丝不苟。”杨曙光如是说。为了这个“一丝不苟”,他“耗”了7个电炉、3吨多的瓷片和数十年的光阴。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曙光的水墨陶瓷技艺终于看到了“曙光”。

2001年,杨曙光在自家的柴棚间里,终于用电炉烧制出了第一批水墨陶瓷画,基本取得了水墨陶瓷画技艺的成功。

杨曙光水墨陶瓷画技艺经媒体报道后,有多家研究机构想破解而不能成功。然而,杨曙光的水墨陶瓷画技艺研究,并没有就此止步。此后,他又从多个方案中择优定型,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了下来。

2005年,杨曙光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水墨陶瓷画发明专利,2010年获发明专利授权。从纸上转到陶瓷上,是中国水墨画从有机载体向无机载体的转化,使中国水墨画的艺术价值有了一个了不起的跃升。水墨陶瓷画问世后,杨曙光收到国内外不少要求转让该专利技术的信函和电话,他都婉言谢绝了。

记者观察发现,杨曙光的水墨陶瓷画技艺,简单地说,就是用特制的颜料在特制的画纸上作画,然后将画作裱贴在瓷器上,用高温烧制成水墨陶瓷画。这项发明有两个“特制”,即特制的画纸、特制的颜料。

在高温烧制中,画纸瞬间会被烧成灰烬,颜料也会变色。如何让纸上的水墨画,经高温烧制成瓷上画,是一个技术难题。杨曙光要做的,就是攻克这道难关。

突破纸张颜料印章三大难题

在无数次摸索实践中,杨曙光使用宣纸、棉纸、皮纸,经过纸张净化、纤维软化、ph值定位等20多道工序,成功地研制成水墨陶瓷画纸。为此,他花了几十年时间进行研究,改进工艺,至今已研制出第八代水墨陶瓷画纸。

水墨陶瓷画的颜料,既要耐高温又不爆花,也是技术难题。为了破解颜料难题,杨曙光潜心研究,不断改进,每前进一步都是成百上千次的试验,毁掉的试验瓷有好几卡车。2013年,他的水墨陶瓷画烧制成功率只有60%,而且不能承受高温,烧制效果也不佳。

他将实验室从宜春转移到景德镇,将原材料和工艺更新换代,实现了水墨陶瓷画从低温提升到高温、从釉上深入到釉中和釉下的新突破,烧制成功率也更高,可“非板材烧制”。

“非板材烧制”是很重要的技术突破。多年来,杨曙光的水墨陶瓷画局限于板材烧制,即类似于瓷板画。他攻克的“非板材烧制”难题,实现了水墨陶瓷画由板材向器皿的延伸,极大地拓展了水墨陶瓷画的应用领域,使其更具推广价值。

经过杨曙光40余年的技术攻关,“纸上画瓷”已不再是难题。然而,要提升水墨陶瓷画的艺术价值,“印章上瓷”难题也必须破解。俗语有云:“画比龙,印点睛。”中国画讲究印章艺术。

长期以来,画家的金石印章很难在陶瓷上呈现,只能靠画上去或用丝网印刷上去。杨曙光说,“印章上瓷”困扰了他20多年。一次次的探索,一次次的试验,他让“印章上瓷”逐渐变成了现实。

杨曙光通过改进印泥和多次烧制试验,最终让盖在特制画纸上的金石印章,能够完好地烧制在瓷器上。水墨陶瓷画“印章上瓷”技艺的突破,解决了篆刻艺术融入陶瓷作品的难题。他说,若干年后,水墨陶瓷画作品的真伪,印章是一个有力的鉴别依据。

自水墨陶瓷画问世以来,吸引了不少人“尝鲜”。安徽、苏州、山东、山西、广东和中国美院乃至美籍华人,很多画家试用过他的水墨陶瓷画特制画纸、颜料作画,都烧制成了水墨陶瓷画作品。

每一件水墨陶瓷画作品都是孤品

工艺美术大师,一般自小直接在陶瓷上作画,其画不是水墨艺术;而国画画家,打小在宣纸上作画,其画不是工艺美术。杨曙光想做的,就是要让国画大师直接进入陶瓷艺术世界,有点像是“跨界融合”。

除日常工作外,杨曙光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将所有的业余时间与主要经济收入悉数“耗”到水墨陶瓷技艺的研究上。

杨曙光将他人眼中的“旁门左道”,变成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创造性地推动了水墨画、陶瓷两大国粹合璧,也为国画大师直接进入陶瓷艺术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

近年来,杨曙光的水墨陶瓷画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先后有人民大会堂、外交部、江西省博物馆及海内外许多收藏家收藏,并在秦皇岛、新加坡等地拍卖过。

因为一个人、一项技艺,水墨陶瓷画成了宜春独特的文化名片。2018年1月12日,“国粹合璧”——水墨陶瓷画展在新落成的宜春美术馆首展,展出了全国各地51位画家101幅水墨陶瓷画作品。

当日,宜春美术馆邀请了部分画家和陶瓷学者,对水墨陶瓷画在绘画艺术中的位置和意义召开研讨会。与会人士对该发明专利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大潮中,水墨陶瓷画将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水墨陶瓷画是用特制的陶瓷颜料画在特制的宣纸或皮纸上作画,然后植附于瓷面上高温烧制,宣纸或皮纸被烧掉了,颜料融留于瓷釉中便成了釉中彩或釉下彩瓷画作品。杨曙光说,每一幅纸画只能烧成一件水墨陶瓷画作品,每一件水墨陶瓷画作品都是书画家的亲笔原作,皆为孤品,也做不成赝品。

水墨陶瓷画的用纸,必须是纯植物纤维,要经过严格的厚度筛选、纤维软化、ph值定位、底膜贴附等近20套物理和化学的处理程序,工艺比较复杂,提供给画家使用时却十分简便,可直接用水墨陶瓷颜料在特制画纸上作画。

杨曙光告诉记者,画家创作时,没有直接在陶瓷上作画的那些工艺要求,其方式和手法与国画中的工笔或写意完全相同,也可采取水彩、水粉画的表现形式,在同一位置反复重叠着进行勾、皴、点、染,始终能保持清晰的笔触和丰富的墨色层次。它不仅在陶瓷绘画中能更好地体现中国画的神韵,而且能让各地书画名家足不出户,在自家的画桌上实现画瓷愿望,让自己的手迹永存于陶瓷釉内。这无疑是为画家们开启了一扇直达陶瓷乐园的大门。


责任编辑:黄敬伟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