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郝红雨

小陶陶 2019-08-10   1809
1224
0


说起与郝红雨的相见,巧事不少。禹州多日无雨,偏偏在约好相见的上午天下起来细雨。想来更巧,在随后的详聊里,郝红雨与钧瓷结下的不解之缘中, “红” 和“雨”还真起到了大作用,真可谓“得见钧‘红’真颜色,在那‘雨’过天晴云破处。”

“水磨民窑中,一见流真情”

 “我家乡磨街一到下雨天儿,地里经水一冲就能看到片片钧瓷。”神火钧窑的总经理、河南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郝红雨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说道。虽然才35岁,但他的代表作品“双龙瓶”、“盛世蛟龙”等在国内早已屡获大奖。

“很多人以为我是神垕的,或是在神垕学过钧瓷。其实我是地地道道的磨街人。”郝红雨说,“磨街的由来就是因为有水磨,这水磨就是当地的民窑制作提供动力。传说古时有136口井,136盘磨,136座窑。不仅如此,磨街的土质好,我爷爷就是村里的邦头。”“邦头?”“对!就是以前专门给钧窑送土的人。”

“虽然打小儿就没少见钧瓷片,但是第一次见到完整的钧瓷还是一次大雨发水冲来的‘福’。”正所谓“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瓷始于唐而盛于宋,自宋徽宗时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再加上“十窑九不成”其珍贵性可见一斑。“那时候钧瓷在家中都是稀罕物。一次发水我无意中发现一个双碗形状的钧瓷,碗如手掌般大小,古时候都是把碗垒起来烧制成的,但是因为釉质较厚烧制的时候流了下来,这两个碗就粘在一起,碗成天青色,上面有许多鬃眼。当时我大概十四五岁,简直高兴坏了。在九几年有人出三四百块要买我都没舍得,因为钧瓷象征着福气,这雨水冲来的福,怎么能卖掉呢。”郝红雨说,但是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这碗丢失了,说起这他十分惋惜,现在他的展柜里就摆着一只完整的元钧小碗。“每当看见它,我都能想到之前的那只,可惜了。”

也真是这只碗仿佛成了种子扎到他心中,蓄积能力等待日后的枝繁叶茂。

 “山穷水尽时,柳暗花明处”

 “本来没想干钧瓷,但是后来家境渐变,高中毕业后为了家计,我就和亲戚家开起了钧窑。”一个从来没干过钧瓷的人在没有祖上传承,又没有拜师学习的情况下能有如今的成绩,还真是个谜。不过在交谈中这个谜也慢慢解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刚开始,我想做钧瓷就那么神秘,那么难吗?后来我算是亲身体会到了。”郝红雨笑着说,别看他现在说起来挺轻松,当时可是困难的不得了。“从第一窑到若干窑都烧不出东西,不知道砸了多少钱,亲戚们能借都借了,在街上有熟人看到我就绕着走,后来师傅们也走得差不多了。”“没想过放弃吗?”“当时和现在不一样,当时真是骑虎难下,一定要做下去,而且要做好。”也就凭着这股韧劲儿,郝红雨没事就扎到作坊里,不断试验,也就这样慢慢有了头绪,“这一路过来,帮我的人不少,但这本书的功劳最大。”那是一本翻得卷边起毛的书,名叫《釉与色料》,当时的定是价5元2角5 分,现在可是万贯也难买了。“现在遇到技术一些问题,我还得经常向它求教。

 也就是这本书,开始郝红雨对钧釉配置的独到研究。其中不得不提“钧红”这个釉色,《饮流斋说瓷》中层载“至钧瓷,始尚红。元瓷,于青中每发紫色,至明宣德紫红,则为红色之极轨。”“青为过去之色,红为极盛之色。”“红色现在虽然是最普及的,但是确是最难烧的,有句话叫‘要想穷,烧钧红’讲的就是钧红极其难烧,成本高,成品率极低,烧得越多,亏得越多。可是这也是基础,要想干好钧瓷就得把基础干好,越难干,我越要干。”

正所谓“风雨之后见彩虹。”2003年,神火钧窑耗时14个月,连续烧制十余窑才得到的百里挑一的珍贵艺术品“盛世蛟龙”,在2007年共青团河南省委举办的“寒门骄子港澳行”活动中,被作为特别礼品赠送给行政长官董建华和何厚铧。2009年9月“闽龙杯”全国陶瓷原创设计电视大奖赛中,神火钧窑的双龙瓶、盛世蛟龙、盛世观音、荣获二等奖。2010年钧瓷文化香港行、台湾行、上海世博会上,神火钧窑共出展作品120余件,其中“双龙瓶”、“盛世蛟龙”等六件作品获得世博会典藏品展出证书。2011年5月,神火钧窑专利作品“富贵龙”被外交部选定为中国古文化艺术礼品赠送于来华访问的荷兰第一副首相马克西姆·费尔哈哼。

 “稳中求进目光远,精益求精红似火”

 面对这些成绩,郝红雨说:“这些都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努力,就像以前我的钧窑的名字——‘陶园’取自《三国演义》的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也就凭着这股义气,神火钧瓷和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多家公司都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我爱老东西,喜欢老钧瓷,作品里有很多元素都是来源于古代。比如釉色就一定得是老的、传统的。”这是他的作品深受外人喜欢的原因,“但我也注重创新,在器型上大胆改革,千变万化。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老设计。”这是他的作品越来越抢手的原因。

“现在很多好的作品都不在我这里了。”在展览室里,郝红雨介绍道“钧瓷是个让大家欣赏的东西,虽然很多作品被拿走虽然很心疼,但是能让更多人看到、欣赏到,我也无怨无悔。”

郝红雨还说,要想发展钧瓷要前有市场,有了市场才有资金来源,才能更加有利于自己的作品创作,现在从事钧瓷的光禹州就快200多家,但是钧瓷是火里求财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瓷土,过去几十块钱一吨,现在二三百块钱一吨,此外还有釉料、气儿、工人……啥都成倍往上翻。所以必要要走出自己的路,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我最想烧出原汁原味、古色古韵的钧瓷。现在钧窑还都是气烧,但是年底我们就会添上柴窑和煤窑。这又是一项挑战,刚开始的结果可能不容乐观,但是我还是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借着那场雨,送来郝红雨跟钧瓷的初次相遇,凭着自己的能力,凭着自己的钧红,他也将迎来自己在钧瓷路上一次又一次红火的大日子。

 


责任编辑:苏晓薇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