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白”匠人陈金通:复兴“猪油白”瓷,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白”

小陶陶 2023-05-12 09:23:46   中国搜索1209
1298
0
文章摘要:他潜心钻研瓷土工艺,耗时多年,成功复兴“猪油白”瓷种工艺,并研发了新瓷种——羊脂白丝光玉瓷。他就是德化县政协常委,高级工艺美术师,德上云瓷艺术总监陈金通。

有这么一位退伍军人,回乡创业发挥军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毅然投入到瓷雕艺术之路。他潜心钻研瓷土工艺,耗时多年,成功复兴“猪油白”瓷种工艺,并研发了新瓷种——羊脂白丝光玉瓷。他就是德化县政协常委,高级工艺美术师,德上云瓷艺术总监陈金通。

5月10日,在“世界·陶瓷·再出发 陶瓷品牌发展论坛”上,陈金通接受了中国搜索的专访。

16.jpg

陈金通接受中国搜索的专访 图源:中国搜索 宋家儒 摄

退伍归来,再续情缘

陈金通出生在福建省德化县城一个普通的制瓷工人家庭里,从小就喜爱玩泥巴,收集一些废弃陶瓷。上学时,他经常到瓷厂里捡废弃的、各种各样造型的瓷器,拿回家当玩具,逐步与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退伍后,陈金通割舍不了儿时的那份瓷雕情缘,拜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邱双炯为师,正式开始学习陶瓷制作技艺。从最基础的搓佛珠、练观音的手等做起,单单搓佛珠就搓了一个月的时间,要求每一粒佛珠都一样大、一样重。

谈及恩师,陈金通回忆说:“在恩师严格、无私的教导下,让我学会了陶瓷技艺,特别是原材料配制。在学艺的过程中我非常喜欢钻牛角尖,但我恩师对我非常包容,从来都没有责备过我,他还不断鼓励我,说下一件会更好,我看好你小伙子。恩师让我实现了从退役军人到陶瓷艺人的角色转变,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有了立足社会的资本、也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匠心匠人,复兴精品

2000年前后,陈金通历经了德化红瓷、结晶釉等新时代瓷种的兴起与落寞,这更让他体悟到德化白瓷传承千年的魅力所在,萌生了复兴“猪油白”瓷种的念想。

17.jpg

图源:中国搜索 宋家儒 摄

“猪油白”是德化窑明代白釉瓷的精品,产品釉质莹厚细腻,油光明亮,润如油脂,胎白质坚,胎釉结合紧密浑为一体,肉眼可见一种白润如脂的感觉。明代德化窑白瓷在国际市场上以其品质的优势备受消费者喜爱。按其品质的不同,被分为“乳白”“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鹅绒白”等,这些瓷种被法国人统称为“中国白”。

陈金通执着匠心品质,践行工匠精神,终于研制出优质“猪油白”瓷土配方,实现了瓷土工艺的新飞跃。

与时俱进,不忘初心

从艺30多年来,陈金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路。在“猪油白”的基础上发明了新的瓷种——“无釉羊脂白玉瓷”。用这种工艺研制的第一件作品让一位深圳的客人质疑不是陶瓷,经过确认后取名“羊脂白丝光玉瓷”。它与普通瓷区别于不用上釉但又具有上釉的效果,通透温润,顺滑有温度,实现了陈金通多年来追求的更环保更健康的瓷器梦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陈金通从2008年开始寻找原材料,到2013年成功研发用了近6年的时间。研发之初,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瓷土、原料的问题。陈金通带领团队奔波于全国各地,将收集来的几十吨稀有、顶级高岭土反复筛选、烧制、对比,终于实现了“羊脂白丝光玉瓷”能达到“似玉非玉”的效果。

如今,陈金通也会应用“羊脂白丝光玉瓷”设计制作一些简约别致的日用器皿。他希望将日用瓷器艺术化,让德化白瓷具有使用性的同时,更具有艺术性。茶器作品《观山茶具》结合德化三大山(九仙山、石牛山、戴云山)等元素创作设计而成,杯体有三座山的纹路,手握着茶杯不容易滑落同时起到防烫的作用。其瓷质“似玉非玉、润泽如脂”,如肤富有弹性,通透滑腻;似肌存有温度,莹润温婉;质地、光泽近似软玉。

陈金通以“羊脂白丝光玉瓷”为载体,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让原本只能作为日用品的传统餐具、茶具、茶杯变得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及收藏价值,让作品充满故事性。德化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白”是德化的底色。“我将以‘无釉羊脂白’为基础,充分挖掘无釉羊脂白瓷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业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带动德化白瓷的转型升级,让无釉羊脂白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白·德上云瓷‘,展示‘中国白’(德化白瓷)的形象、展示中国(China)的形象。”陈金通说道。

责任编辑:陈美珠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评论(0)



首页关于我们寻求报道

陶瓷头条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4 taocitoutiao.com
首页 头条 视频 品牌
取消

历史搜索清除记录

热门搜索